《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在中央定调去库存后,住建部召集地方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研究去库存方案。推出“政策包”,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地方应如何推动房地产销售,其中促进农民购房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房地产产能过剩与企业产能过剩一样,其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产品的高库存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如果说,企业产能过剩是供大于求,是市场需求疲软问题,那么,房地产产能过剩,既不是供大于求,也不是市场疲软,而是需求方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市场需求。
推出鼓励买房“政策包”,表面上看,不失为吸引农民工和农民进城买房,破解房地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但问题的实质是,这种“政策包”的导向没有把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作为主要着力点,由此决定了必然会带来“头痛医脚、脚痛医头”问题。所以,这种“政策包”能否实现破解房地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值得怀疑。
其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依靠微博的收入,究竟有多少人能进入中高层以上收入的人群,他们又该靠什么去购买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住房。即便是少数人有贷款等支持,面对入不敷出的经济吃紧,这还贷的压力对农民工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如此之重?其二,对农村少数富裕的农户来说,进城买房倒不是问题,但又有多少人想买?用农把士的话讲,田间炕头习惯了,弄那个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干啥?特别是对大多数农村务农的农民甚至留守老人来说,就更不那么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了,这“政策包”又有多大吸引力?其三,在当下的二三线城市的百姓中,很多人是靠省吃俭用、父母帮衬、东拼西凑或者按揭买房,侍奉父母、生养孩子,生活工作、还贷的压力已经疲惫不堪,即使是想改善住房条件,大多数人还是有心无力、可望而不可即。尤其是还有多少城市下岗失业者或是低收入的群体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他们该靠什么去买房,又该如何把这些所谓的“城市主人”作为重点,在政策导向上去破解他们买房难问题呢?
纵观这些年房地产业畸形的发展,一方是保障性、民生性住房的严重短缺,另一方却是商品房,甚至豪华型、奢侈型等住宅的大量空置。
“政策包”,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推出的政策,不仅要站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政策,更离不开政策固有的提升百姓“获得感”、分享政策红利、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尤其是城市中的那些多数的低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