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异时移,2005年和2015年面临的情况有显著差异:内外环境都不同。
2005年,是这样的:
入世红利开始释放,产业、贸易增速迅猛,投资出口均看涨,劳动力源(行情 研报)源不断入市,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化成本低;有货币需求,并且创造货币,外溢效应迅速传导到楼市。
2015年,是这样的:
入世红利已释放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产能过剩,投资不振,出口乏力,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货币宽松之下,最终去了楼市,是因为“资产荒”无处可去。但“地租模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阻碍因素。
信贷的扩张不止制造了大量需要化解的库存,更有大量需要化解的债务。中国企业负债率已是全球最高,居民杠杆率虽然不高,但CPI屡提不振,手里剩那点钱要消化房子库存,就增加消费品库存。
楼市杠杆影响消费么?至少深圳是这样
深圳GDP位列全国第四,紧跟广州。今年有人以银行资金量给城市排名,深圳位列第三。但居民储蓄存款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排到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