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去年股市在政策鼓励下,由加杠杆、场外配资引发了一波超级行情,今年楼市自然也可能在政策指引下,由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推动一波暴涨;而去年的股市泡沫能崩盘,那么今年的楼市难道就不会崩吗?再怎么迷信“北上广深房价会永远上涨”,也不可能看到这种涨幅和速度而不害怕吧,一下暴涨得太多太快,那么总会有一波大的回调,这是自然规律。
显然,政府也看出来苗头不对,要避免重蹈覆辙了。毕竟,楼市暴涨暴跌,比股市可能更难以让整个社会承受。于是,迅速限购,限制各种配资、加杠杆,就理所当然了——我先挤掉泡沫,省得爆掉。
用限购的方式来调控楼市,效果肯定是有的。这里的真正问题在于,为什么政府一有点放松信贷、想去库存的意思,投资者们就“发烧般”地一拥而上,甚至加杠杆地上呢?难道就忘了去年股灾的沉痛教训?投资者好了伤疤忘了疼,究竟是为何?
“高杠杆”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
一种看法是,股市不行,实体经济不行,只能跑去炒房。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说法,钱没有去处,那就存银行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进行炒楼这种有风险的投资呢?换做十年前,二十年前,这种想法还行得通,但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回事了。按北大国发院学者徐建国的估算,中国居民、企业、政府的总债务已经达到 GDP的2.5倍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平均利率6%的话,每年的利息就要高达GDP的15%,超出GDP名义增速的一倍。钱要是不能用来升值,就还不起利息。那么怎么办?很多人就选择在一线城市炒房。
随着各种金融创新,“杠杆化”已越来越常见
这么高的全社会负债率,自然就催生了高杠杆。所谓杠杆,就是指借钱进行投资,同样的收益率,相比起只使用自有本金,获益要多很多;当然,如果亏了,同样的亏损比例,借钱投资者亏掉的本金要比不借钱的人多很多。所以越高的杠杆,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风险就更大。然而,越是负债率高的社会,人们的逐利冲动也越强,而且随着国人对各种杠杆工具越来越熟悉,在信息化时代也越来越容易使用,于是,杠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高杠杆”几乎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说了好几年的“去杠杆化”并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