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加杠杆去库存不是最优选择
因去年乃至今年初去库存政策效果的释放,近期三、四线城市普遍出现了楼市回暖的现象,但相比于一、二线城市的火爆行情,三、四线楼市依然显得黯淡。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此前楼市一路走高的地区均有赖于金融工具的支持。从房贷利率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房贷利率倒挂”的现象——越是去库存压力大的地区,房贷优惠措施越不足。(4月12日中国经济网)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首套房的利率上,也出现了“倒挂”现象,亦即库存量大的三、四线城市,银行普遍执行的是基准利率,即便部分城市给出了优惠,幅度也较一、二线城市小。因此,相关专家认为,应当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加杠杆。
加杠杆,确实是去库存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已经在加杠杆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收效。但是,对三、四线城市来说,如果也采取加杠杆措施,是否能够达到一、二线城市的效果呢?杠杆对三四、线城市的住房需求来说,到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显然,需要进行比较。
事实上,三、四线城市所以出现了商品房库存积压严重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供需出现了脱节,前些年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过度放松了土地供应和政策支持,形成了政府炒地、开发商和投机者炒房的现象。也正是在“炒”风中,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供应才远远超出了需求可能,形成供需“倒挂”现象。更重要的,由于房价被无节制地炒高,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根本跟不上房价的上涨,自然出现库存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严重积压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指望通过降低首付贷利率、加杠杆的方式就启动居民的购房动力,显然是一厢情愿。因为,与高企的房价相比,区区房贷利率根本勾不起居民的购房信心。就算按照一、二线城市的首付贷利率,在利率水平本身就已经处于低位的情况下,能够为居民“节省”多少钱,广大居民会算账的。至于用此方法来吸引农民进城购房,就更是有“居心不良”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