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也提出:“如果就业状况比较好,家庭收入快速增长,过剩房地产就能多消化一些,企业的盈利状况也能得到改善。”
规划配套滞后致“有房无人 ”
专家认为,多年来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依赖下盲目供地、企业为逐利盲目开发,却忽视了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导致“有房无人”现象频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表示,库存难去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和供需错配,“住宅产品忽略了市场有效需求,项目本身的质量问题与周边配套不足亦加大了库存去化难度。”
记者调查了解到,部分城市对住房综合配套的城市软硬件服务跟进滞后、对居住者的生活便利性规划考虑不足,导致库存难以去化。以海口市为例,该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永秀时代城大量限价房一度销售困难。该小区于2014年竣工,共有限价房6192套,已分配的2000多套中,常住居民只有数十户。小区门前已建好一排商铺,北区也有了学校和医院的雏形。但配套设施建设仅停留于此,目前仍少有相关企业和机构入驻。公共交通方面,最近的公交车站距离小区也有一公里左右,对广大“无车一族”来说,上下班出行成为一道难题。
针对此类问题,专家建议应多渠道完善配套的政策和基础服务建设,促进行政区域布局调整,为购房者配置优质的就业、就学、就医条件,培育消费需求。以合理的规划实现新市民生活、区域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共同、协调发展。
“多年来我们的城市规划、房屋的建造背离了人的需求。我们小时候住的院子里,通常都涵盖了办公、生产和居住等功能。现在的城市里,居住区、商务区等相互分隔独立,人们每天从上班到回家在路途上耗费了大量时间。这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远大集团总裁张跃认为,城市规划理念和房屋建造理念需要更新,应探索城市建设从“职住分离”向“职住合一”转变。(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