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攒上多少年的收入才能买得起房?从去年的数据看,这个均值是10.2年。房价收入比区域分化日渐加剧,一线大城市的数值升高,其中深圳高达27.7,长沙只有5.2。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下称“报告”)显示,2015年,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0.2,与2014年相比下降0.4个点。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报告指出,尽管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但其合理范围却没有严格界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6~7属合理区间。
深圳买房“压力”较大
报告指出,整体上看,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呈现三个态势:第一,东、中、西地区梯度递减,且相差幅度较大。第二,一线城市明显整体高于二线城市,深圳、上海和北京领先,厦门、福州等东部二线城市则在逐渐赶超一线城市。第三,经济发达城市高于经济欠发达城市。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东部城市,产业发展好、收入水平高、人口吸引力强,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大。因此,购房需求大,投资投机需求也大,购买力强劲,房价水平也较高。
如果以房价收入比来代表购房者压力的话,那么深圳的购房者压力较大。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深圳2015年蹿到27.7,2014年为21.7。如此迅速上升,主要是去年以来深圳房价经历了大涨。
张小姐在深圳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去年初看到房价上涨,赶紧入手了一套新房,当时单价为2.8万元/平方米,如今单价已接近6万元。“现在关外很多区域的二手房都要5万。新进入的外来大学生仅凭自己努力的话,要在深圳买房可能性已经很小。”
这也正是人们担心的“挤出效应”,即深圳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不仅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也对深圳人才吸引力和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挤压。今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在科技领域工作近20年的李继朝说,如果年轻人的居住问题得不到解决,深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深圳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