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则建议,住建部门在项目规划和审批的时候,必须对此类学校资源进行系统把握,在项目预售前就应该有各类明确的学区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分配的机制,这样也可以规范学区房的市场。
根源是教育资源是否均衡
学区房的概念并非中国独有,只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中国的学区房炒作更甚。
身在上海的张军(化名)目前与陈先生2014年底面临的情况相同,女儿已经5岁,到时候考虑择校的问题了,但当和其他购房者被卷进购买学区房的漩涡以后,他发现买房已经身不由己。
张军看中的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文苑小区,可令人惊讶的是,从看房子到付定金,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我去看房子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购房者出来,楼下还有中介正催促客户来看房,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就赶紧要求房东收下定金,我担心如果房东看到市场那么好继续涨价。”张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事实上,张军起初并不觉得学区房有多大魅力,只希望女儿能开心快乐地成长。无奈的是,周围的朋友们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上好学校。
张军告诉本报记者:“我的朋友为了小孩读书,卖掉浦东的大房子买了浦西的小房子,一家人蜗居在一个两居室里。周围的朋友都在为了自己的小孩做出努力,仿佛我们不做这样的努力就不是一个好家长。”
“选择这个小区有几个好处,我们计划让女儿去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小学,这个学校不但要面试学生,还要面试家长,为了让女儿和我们都适应这个小学的要求和周围的环境,我们要提前搬到学校附近。如果女儿没有考上这个小学,我们的小区对口是凉城三小,这个小学也还不错。”张军说。
为此,张军卖掉了自己在闵行的价值200万的房子,置换了目前这个价值390万但是环境却没有之前好的学区房,置换的代价是张军每个月还要付1万多元的房贷,这无形增加了张军的未来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