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西部很多城市一样,襄阳民营经济并不活跃。回襄阳就业的大学生多在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上班。襄阳市市长秦军分析当地经济结构时提到,襄阳中小企业不够发达,民营经济不够活跃,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企业偏少,市场主体发展不足,当下应该鼓励创业、厚植产业。为此,襄阳把更多的抓手放在“万亿工业计划”上,襄阳主政者坚定的认为,只有城市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岗位。
按照襄阳市的最新计划,到2018年,襄阳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000亿元,同比增长13.8%。如果要完成2018年的万亿目标,意味着接下来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要在14%以上。
凡是改革都需要成本,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成本。襄阳户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当下试点的配套政策滞后,涉及到许多国家层面的政策尚未出台,比如围绕建立人口转移成本分担机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具体如何挂钩尚未出台具体办法,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试点地区倾斜也没有具体操作细则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