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涨的最终表现就是楼市普涨,但这样的结果显然有悖“初心”。房地产去库存绝不仅仅是卖房子。房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居住,三四线城市要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就必须让足够多的人口在当地找到工作定居下来,并享受平等的公共资源及便利的基础设施。为了去库存而去库存,其实质就是炒房,这不仅无助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问题,还极可能催生市场风险,诱发新的后遗症。
楼市不需要“四小龙”,更不需要“四小虎”。近日,“权威人士”再发关于中国经济的访谈,引人关注。“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而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下,当下楼市“四小龙”的出现,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在房地产方面,“权威人士”明确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这种表态中蕴藏的房地产杠杆降温信号值得市场重视。火热的楼市必将催生更严的调控政策,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不可不防。
各地频现“地王”楼市“面粉贵过面包”不可持续
楼市“面粉贵过面包”不可持续
用火爆来形容当前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似乎并不为过。5月18日,上海诞生了一个新地王:保利地产(行情 研报)以每平方米5.45万元的楼面价竞得浦东周浦镇的一块住宅用地,按此价格,意味着这块住宅每平方米的保本售价接近8万元。
而此前一周,上海泗泾刚创下每平方米6万元的保本价地王。5月初,在北京,3宗远郊地块的地价,拍出了每平方米3万多元的高价,刷出了区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