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核心功能,即北京作为首都所承担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核心功能。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二篇即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从“优化提升”到“增强”有何意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认为,两者其实是一致的。
杨开忠认为,此前北京关于城市功能定位首先提出的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内容包含在前两个功能中,并未单独列出。随着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也日益加大,所以,首都的核心功能从两个优化为四个,这本身也是增强和优化核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增强首都核心功能?杨开忠表示,首先需要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十三五”时期北京能否真正解决城市病、能否实现转型的关键问题,因为只有把不太适合首都发展的功能转移出去,才会为核心功能腾出空间,否则就没空间、没资源。可以通过城市副中心建设、从存量、增量和人口调控等来疏解非首都功能。
2 城市副中心
【内容】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使之成为新时期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要做好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的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先,扎实推进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带动公共服务资源转移,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增强对中心城区疏解功能的吸引力。
【解读】
城市副中心社区配套高于中心城
昨日,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最后一场在通州召开,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对城市副中心规划的进展与亮点进行了解读。
据王飞介绍,现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原来通州新城的范围,面积大约为155平方公里,当前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正在编制中,编制完成后还需要上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