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 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报告发布。
报告指出,2015年,在中国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中,珠海、厦门、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和无锡排名前十。
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占据4席和3席,海南省的海口和三亚双双位列中国宜居城市十强。
从近三年来全国宜居城市十强分布来看,珠海一直占据榜首位置,厦门和舟山首次进入宜居城市三甲,温州成为宜居城市十强中进步最快的城市。环渤海地区无一城市入选,原因是空气质量不佳。
从区域格局来看,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呈现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格局,港澳东南领先、东北西北垫底。当前中国城市宜居总体水平较低,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还很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区域间宜居水平短期内不平衡性或将加剧。
报告课题组成员李超博士做专题报告解读时指出。空气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环渤海地区空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他说。
李超认为,当前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尤其是环渤海和西北地区要重视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一旦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宜居竞争力也将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报告显示,宜居城市竞争力人口素质、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市政建设五个指标维度中,涵盖14个指标。其中,单项指标空气质量则呈现出东南、西南领先、环渤海地区垫底的区域格局。
报告认为,居住环境短板制约;城市发展中规划不足、管理滞后;行政约束等制约了我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发展。
推进中国城市宜居水平提升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以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化为抓手填补城市宜居短板; 完善地级以下城市公共佘诗曼,提升全国整体宜居水平;建立健全新时期宜居建设规划与管理的制度机制保障,全力推动中国城市不断向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