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天价彩礼” 福建侨乡集体婚礼树新风
(新春见闻)抵制“天价彩礼”侨乡集体婚礼树新风
每年春节前后,是中国人的一个“婚嫁”旺季。今年春节,抵制“天价彩礼”、倡导节俭的新风尚正在福建沿海的侨乡兴起。
“我带头,抵制高价聘金聘礼,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东埔镇近日举行的一场集体婚礼上,36对新人如是宣誓。
2月7日,新人们携手踏上红地毯参加集体婚礼。 张斌 摄
在婚礼现场,多位新人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镇上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天价彩礼”,他们认为“深得人心”。
新郎王智伟是莆田东埔镇前范村人,他家在上海经营建材生意,企业正待转型。这场集体婚礼,他家与新娘家一合计,彩礼从“188万元(人民币,下同)”降至“8万元”,王智伟“松了一口气”。
在东埔镇镇长郭立忠看来,东埔镇人在各地打拼,且小有所成,木材生意垄断全国七成市场,不少家庭的子女从小随父母迁居省外,婚恋观念有改变,因此乐于成为抵制“天价彩礼”的先行者。
“80万打底,两三百万的也不在少数。”东埔镇度下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范亚英说,村民把彩礼、大肆操办作为彰显富贵与社会地位的证明,“价高者得”往往成为女方选人的重要选项。
“东埔适婚的男孩多,女孩少,找我的男孩子起码六七十个。“媒婆”郑梅玉的婚姻介绍所一年只在春节前后两个月“开张”,讲究“速战速决”,彩礼谈妥就“闪婚”。她坦言,东埔媒人“一年谈成十桩好事就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助推了“天价彩礼”的风气。
事实上,“天价彩礼”在福建沿海地区并非新闻。在一些村民出国打“洋工”或民营经济活跃的富裕侨乡,讲排场、比阔气的花样层出不穷。
福州市长乐区湖南镇的陈美英对高价聘礼心有余悸。去年她家讨儿媳妇,彩礼花了33万元,没过门三个月就闹离婚,最终为了追回彩礼闹到了法院。她告诉记者,不少“闪婚”家庭和她有同样的烦恼,不少家庭更因婚返贫。
近年来,福建官方重拳出击整治民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
郭立忠说,东埔镇以村规民约形式对彩礼作出“市场指导价”,“彩礼打底价9万元,特殊情况不超过18万元。”
郭立忠的做企业的兄长郭立新算了一笔账:儿子去年结婚给出了上百万元的彩礼,今年女儿出嫁赶上移风易俗,彩礼只收10万元,“一下子就‘亏了’两百万元。”不过,他说,企业家可以通过做慈善来赢得“真面子”,“资金用在企业发展和慈善上,比面子更有价值。”
如今,“天价彩礼”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公益、做慈善,正成为福建侨乡的一道风景。此次东埔镇的集体婚礼上,操一口流利京腔的新娘郑丽娟笑告诉记者,她和王智伟把25万元的“婚礼储备金”捐了助学。
在福州长乐区大东湖,18对新人去年3月举行集体婚礼,现场发出“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倡议。长乐区湖南镇鹏谢村企业家谢锦官,把操办女儿婚礼节省下来的50万元,捐给了村里的爱心基金会。
郭立忠透露,“天价彩礼”的移风易俗将跟踪三年,令清风正气成为民众自觉。福州纪委秘书长薛博表示,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作者 林春茵 林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