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江宁温度”再升温-微速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原标题: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持续发力全方位改善群众生活(引题)
【资料图】
“江宁温度”再升温(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每月第二周的周四上午,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学思践悟孺子牛精神初心展厅”会推出一项公益服务。11月10日,展厅变身“便民理发室”,为社区内的老人和新就业群体理发。许多居民和新就业劳动者趁着等待理发之际,驻足翻阅展厅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资料。一幅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服务民生的生动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面对“一老一小”及困难群众,该街道持续聚焦民生福祉,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着力提升服务能级,用情用心温暖着辖区内“城市最柔软的群体”。
15分钟托育圈加速成形
“孩子放在这里可以和同伴交流,进行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训练。这里提供高于基础看护的服务,把孩子放在这里,我既放心又满意!” 居民马慧芬把孩子送到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便可以腾出时间专心忙自己的事情了,“去买个菜、配个药,再回来接孩子很方便。”
让马慧芬和宝妈们口口相传的“宝宝屋”共有3处。一个月前,上海全市首批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托育点——“宝宝屋”在江宁路街道辖区正式启用。在调查社情民意时,辖区内很多群众反映1岁~3岁宝宝的托育问题,于是该街道和静安区教育局合作,将1岁~3岁托育“宝宝屋”试点作为2022年实事项目,今年3月起试运营。
为此,社区专门购买了专业的第三方服务,由静安区教育局的托育指导中心给予指导。在“宝宝屋”大受欢迎的基础上,该街道正紧锣密鼓推动“教育友好型社区”创建,以教育友好的“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大格局”。
社区为老服务增量增能增效
位于“南西后街、苏河南岸”的江宁路街道地处上海市中心,老龄化程度已突破40%,1.8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生活着超过2.8万名老人,纯老家庭、独居老人数量在全市靠前。如何让众多老人幸福地颐养天年,该街道颇费了一番脑筋。
“从家走过来就10分钟路程,活动、照料、午餐问题都能解决,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也非常温馨。”张阿玲阿婆赞不绝口的正是江宁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集“托养、医养、康养、食养、体养”为一体,联动8个乐龄站点,该街道着力提升助餐服务、专业照护、医养结合等8大类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功能。
“服务内涵上聚焦‘一餐暖心饭、一张安心床、一个舒心家’三个重点,在普惠的基础上再细分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不同需求,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还在上海建立了首个社区“老年脑健康管理工作站”,为科学养老提供更多支撑。
“为民靠民”让更多人喜圆新居梦
旧改工作很难,而零星地块的旧改更是难上加难。然而,2021年江宁路街道4个零星地块均实现了征询率、签约率、搬迁率三个100%的征收目标。
曾经的武定路537弄,最后一户迟迟不肯签约。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走”与“说”,坚持把工作做到“最后一刻”,冒着严寒深夜向居民解释历史变迁涉及的面积问题,居民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后在截止时间前连夜签约。
进入今年四季度,零星旧改“加速跑”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的工作时间因为疫情影响受到压缩,我们目前已进行了3个地块的旧改工作,同时对明年准备推进的3块进行了提前准备和谋划。”该街道旧改负责人介绍,街道通过老书记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专业律师团队入驻基地,加强对重点户、难点户的宣传引导,始终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推进旧改工作的“金钥匙”,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宣传政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居民舒心满意地搬进新居。
现在的江宁路街道,辖区群众的生活正全方位改善,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