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陪诊员:见证疫情下的坚持和改变-每日报道
原标题:
对话北京陪诊员:见证疫情下的坚持和改变
(资料图)
央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总台记者白杰戈)本轮疫情给北京的医疗机构带来挑战。为患者提供陪诊、代问诊服务的陪诊员,在这些天往返各家医院,陪护患者、递送物品、代办手续,减少体弱患者的感染风险,也见证了疫情下的坚持和改变。
今年8月,陪诊员张潮曾经在中国之声的系列报道“夏天里”中出现。几个月后的冬天,防控政策调整,外地患者到北京就诊不再查验健康宝、行程码。张潮的团队接到的咨询量增加。一些有需求的患者已经开始请他先帮忙办手续,也有一些不太急迫的患者准备观望疫情形势,明年开春再来。
张潮表示:“前天有位山东枣庄的乳腺癌患者,对病情比较着急,约了协和的乳腺外科,我们陪诊时间都定好了,但最后还是没过来。其实也是怕本来身体就不好,况且现在北京还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张潮的客户有七八成是外地患者,很多人会提前预约。但在这些天,北京本地的紧急求助明显增加。“前两天比较‘疯狂’,那天最高纪录就是去天坛医院,白天跑了4单,晚上9点多又来一单。还有前两天去北大人民医院,一下忙到凌晨3点多。那单是晚上9点给我打的电话,一直到3点多,家属来接班了我们才走。”张潮说有时要帮患者购买一些必需品。“当时,有一位患者刚做完手术,在医院的ICU,吃不进去东西,也没有水杯接水。家属感染了阳性,虽然着急但又不敢去探望,就给我打了电话。接到电话的时候,整个团队只剩我一人还没有感染,我就去超市,买了面包、水,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开车给送过去,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了。”
还有一些床位比较稀缺的情况。“前天晚上,有一个顺义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新生儿脑部感染,孩子是早产儿特别小,刚30多天。但是那几天正好赶上了疫情的高发期,急诊没有床位,我们打电话四处打听,最后在儿童医院找到了床位。”
张潮说,除了陪诊和代问诊,前些天一度还有代开药的需求。“最近很多人求助,问我们能不能帮忙去医院开点退烧药。但是去的时候,取药房的队伍已经从地下一层排到了楼上3层,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跟客户解释,现在医院开药得走正规手续,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这种情况缓解很多了,基本这两天没有再问的了。”
今年夏天,张潮抓住所有碎片时间回复信息
根据张潮的观察,这几天在医院进入就诊程序的患者并不比以前多,但医护人手减少,压力增加。
张潮表示:“医院里的人可能没有平日多,但是大夫还有工作人员真的是很辛苦。因为如果一个大夫休息了,那么另一个大夫需要接诊的患者就要比平时还多,感染风险更大。从问诊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医生这一天下来确实很辛苦很累。他们有的人现在感冒,还得坚持带病上班。”
每天出入不同的医院,张潮也在这些天加强了个人防护。随身的75ml酒精喷雾,不到十天用完一瓶, N95口罩下面还有两层外科口罩,几个小时就要更换。“如果需要跑两个医院,我肯定会进行更换。还有出汗多的时候,是换最里边那层打湿了的,不然比较闷热。毕竟要天天跑医院,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得对医生和患者负责,所以加强个人防护也是为大家好,只要能呼吸就行了。”
这段时间,他的团队成员相继感染。“前几天大家都‘阳’了,就剩我一个了。我觉得可能就是比他们多做了一个动作——清洗鼻腔,一天得洗三四次。在医院如果卫生间人不多,就抓住机会清洗鼻腔。中午有时间吃饭的话,买完饭就找个路边人少的地方吃两口。此外,陪诊的客户也要多注意,因为我们本来跑医院就跑得比较多,所以说在工作的时候会留意离患者稍微远一点。”
这两天,情况有了好转,团队成员正在陆续转阴,张潮自己跑的订单可以少一些了。
“今天上午接了一个去广安门医院的订单,患者刚从肿瘤医院做完手术出来,想吃点中药,但是怕自己上医院会被感染,我们就拿着患者的检查报告、出院记录,去了广安门医院,找医生进行了视频看诊,开了点药,这样的话患者就不用来医院了。”张潮说。
今年夏天,被张潮代诊的患者与医生通过手机直接沟通
说起这十多天里的变化,他首先想到的是患者的心态。“其实最开始患者普遍都比较紧张。从大家嘴里听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犹豫和抵触的话,像‘哎呀我们去不去啊’,但是到这两天,他们陆续就不怎么在意了。可能随着环境慢慢改变,患者的心态也在改变。”
今天上午,张潮继续出发,一些不算紧急的非诊疗需求也排上了日程。
“去儿研所,把切片送回他们的科研楼;还有301的一些退费等。”张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