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装备 >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里遇“时髦年味”:传统村落里有新活力-当前最新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 2023-01-13 16:58:28

原标题:

(新春走基层)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里遇“时髦年味”:传统村落里有新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重庆1月13日电 题: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里遇“时髦年味”:传统村落里有新活力

中新网记者 钟旖

村头老树上挂满红灯笼,红火的对联随风摆动,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供上茶桌,刚处理好的年猪肉烹出佳肴热气腾腾……走进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的荆竹村,传统的年味气息迎面扑来。

图为52岁的“乡村咖啡师”冉光芳为客人制作咖啡。 钟旖 摄

复前行,地摊花车上放满农产品、本土艺术家用树叶吹奏喜庆曲调、52岁的“乡村咖啡师”冉光芳娴熟地为客人制作一杯咖啡,年味里又涌动着“时髦”味道。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0日,荆竹村成功从全球57个国家的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二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村落。其魅力何在?记者13日在村中探访看到,现代创意正“活化”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

图为“归原茶馆”保留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 钟旖 摄

从重庆中心城区向东驱车2个多小时,再向海拔千米处进发,便找到了丘陵地带的荆竹村。因地理位置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生三桥”,加之“春赏花、夏避暑、秋观红叶、冬赏雪”的生态环境,荆竹村较早开始发力乡村旅游,如2015年尝试引入文化旅游公司,为村庄量身打造“归原小镇”旅游项目。

而今,游客行走村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山水依旧,沿途老宅旧屋却有了“新角色”。

根植于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和建筑特色,夯实的土墙与巨型玻璃再造成公共图书馆,书香满屋,品一杯咖啡看远山苍翠,颇具“网红”气质,打卡人络绎不绝;村民家的土房被改造为“归原茶馆”,保留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彰显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民居风格和生活方式,更新后的敞亮空间不仅可容纳数十人团建休闲、亲子娱乐,还可体验蜡染、竹编、剪纸等非遗项目,潮流气息拉满。

图为村民家的土房被改造为“归原茶馆”。 旖 摄

重庆市武隆区政府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鹏程介绍说,“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园”是荆竹村全新融合发展的主线,随着一、二、三产业“+旅游”深入推进,该村全面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旅游从业人员中本地村民比例超过五成,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国际游客约5万人次。

“种了31年烤烟,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成为咖啡师。”家中有30亩种植地的村民冉光芳在乡村图书馆内已上班一年。距家5分钟车程、月薪3000元、每月还有6天假期,她笑眯眯地说,其爱人、儿子也在村周边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比起没日没夜地守烤烟赚辛苦钱,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不管是交通,还是村里的面貌,水、电、气、网,跟十多年前比真是天壤之别。”81岁的竹编手艺人冉茂书说,村里新建成的“非遗文化传习所”让他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乡土文化活态传承可期。游客纷至沓来带着竹编走出大山。他正转变思路,将竹编从“纯实用”向“兼具美观”改良。

图为81岁的竹编手艺人冉茂书坚持手工制作。 钟旖 摄

2022年对54岁的泥瓦工余乾隆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他加入村中的“乡宿联盟”,开设13个房间做起农家乐,现已实现收益。码好萝卜、白菜,余乾隆开始思索大年菜。“春节期间,已经有18人预订住宿,我买好了土鸡、腊肉,只等客人进村。”

荆竹村的“活力”也吸引了年轻人回归。生于1988年的电子商务人才李成凤在外闯荡多年后,于2021年在村中落户“从留守到留守返乡创业园”,主打差异化的文创方案及策划服务,现已为武隆苕粉、豆干、红糖等农特产品设计20多个“小而美”款式,并联动20余家企业形成品牌效应。

荆竹村党支部书记谌菊说,下一步,该村计划试水旅游研学、户外体验、农旅观光、亲子研学等新模式,让乡村生活更加“诱人”。“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我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回家乡创业就业。”新春临近,李成凤也许下心愿。

标签: 仙女山街道 天生三桥 农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