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装备 >

新春走基层·一线蹲点影像丨中国“煤都”保供战-当前聚焦

来源: 中国“煤都”保供战 时间: 2023-01-21 05:51:54

【新春走基层·一线蹲点影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中国“煤都”保供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影报道

春节在即,正值用能高峰。1月11日,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表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发力,保证“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增产保供不断档”。

节前,《工人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煤都”山西大同,在多家能源企业的生产一线蹲点采访一周,记录下这里职工顶风冒雪、不畏严寒的春节保供之战。

1月13日,山西大同迎来新年首场降雪。在大秦铁路的一处转运站上,一名工人为等待装煤的火车司机递上热腾腾的饭菜。由于装货期间每装满一节车皮,火车都要移动,司机不便下车,每到一个站点,地面工作人员都会为他们准备好饭菜。

1月13日,山西大同,中国“煤都”。一股强冷空气带来的今年首场降雪,让这座因煤而兴的古都在春节前披上一身银装。

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塔山工业园区内,大秦铁路线比往日更加繁忙。列车呼啸而过,扬起阵阵风雪。通过这条煤炭专运线,平均每天120万吨的保供煤炭从大同出发,直奔渤海之滨秦皇岛……而在它身后,每年一场的春节保供战已经打响。

1月13日,山西大同。大秦铁路的一处转运站上,搬运工正在搬运铁路煤炭运输防冻剂。在寒冬,防冻剂可以防止火车皮和煤炭冻结在一起,确保顺利卸车,提高运输效率。

1月16日,在塔山煤矿的入井口,综采队的工人正排队上车前往工作面。从这里到达地下400米的下车点需要40分钟左右,之后还要再步行一段才能到达工作面。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内,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座矿井当前核定产能为2500万吨/年,是山西省的第一大矿。作为绿色矿山的代表,矿井拥有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一批高素质的职工,生产效率高于普通矿井数倍。然而,智能化虽然降低了井下工作的强度,但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月11日晚,在塔山煤矿的工作面上,检修工赵强正在检修设备。

1月12日,在马脊梁选煤厂的煤炭传送带旁,负责技术运维工作的马彬正在查看巡检机器人。

“机器的检修保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1月11日晚上,《工人日报》记者在地下400米的矿井内见到了24岁的检修工赵强,他和工友正在更换一套智能化割煤机机组的截齿,一脸漆黑的他与年长他20多岁的老工人看不出有什么分别。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赵强常常要工作到深夜。身为退伍军人的他说:“我们的工作类似部队上的枪械维修,表面上看我们保护的是设备,实际上保护的是我们的兄弟。”

1月13日,在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塔山发电公司的储煤厂内,斗轮机司机裴振华(图左)正在指导自己的徒弟王红叶进行上煤作业。

不光在塔山煤矿。近年来,技术革新给各家厂矿都带来了改变。

1月12日,在马脊梁选煤厂1万余米的皮带上,滚滚乌金正从井下530多米的工作面运向地面,再经过筛选、分选、脱水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高质量的精煤。

春节期间,塔山煤矿的不少职工将要在岗位上度过。1月16日,为了弥补职工过节的遗憾,矿上利用生产的间隙,把职工和家属组织在一起包饺子,提前过春节。

年近5旬的王有林是这家选煤厂的厂长。在近30年的矿工生涯里,他见证了煤炭市场的起起伏伏。

王有林介绍,增产保供以来,这里已经提产了30%。产量上来了,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随之上升。为此,厂里引进了一台巡检机器人。通过技术革新,他们每天的巡检时间从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个小时。不仅如此,机器人所携带的热成像仪和各类传感器也能帮助他们提早发现设备问题,减少损失。

1月13日,在大同一家能源企业的办公室内,张颖利用工休时间查看女儿的作业。寒假期间正值保供任务的紧张时刻,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把孩子带到办公室方便照看。

在矿区,分工有不同,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保供,而这也是山西能源企业在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作为大同市最大的坑口电厂,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塔山发电公司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一环,每天源源不断地把电力通过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

1月17日,山西大同云州区,在中国铁路太原局大同工务段检修线路后,2.1万吨煤运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线上。在这条煤运专线上,保供期间每天开行的重载列车达到90多对。

1月13日上午,在这家电厂的储煤厂内,刚上岗半年的女司机王红叶正操控着一台长约50米的斗轮机给锅炉房的原煤仓上煤。因为她刚接触斗轮机不久,每次工作时,身为师父的裴振华都要陪在一旁。

“她们年轻,学得也快,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我们差。”裴振华说,最近保供任务重,希望借着这个时机多传授经验,让年轻人尽早顶上来。

“我公公婆婆原来都是矿上的职工,我也算半个‘煤二代’。”在不爱红妆爱工装的王红叶看来,能在现代化的电厂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并且现在的生产条件比上一辈好多了。

如今,在大同的厂矿里不少年轻人逐渐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在保障能源供应战线上,接过了父辈们的接力棒。

1月11日晚,在塔山煤矿的工作面上,检修工正在为一套智能化割煤机更换机组截齿。

1月16日,在塔山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煤炭的生产情况。

标签: 工人日报 安全生产 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