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山河共治景如画
为了母亲河安康
5月21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栽植不久的大片芦苇舒展着叶片,绿意初绽。
这批来自白洋淀的优质芦苇,在这里已经“扎根安家”。不时在低空掠过的水鸟,给这片水域带来勃勃生机。当日,星海湖补水水质提升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工程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切入点,严格按照以水定湖、中水回用、分区治理、分类立项、分期实施、节俭整改的原则,科学谋划补水水源,减少黄河流域用水量。通过平罗威镇湖下游提水工程,将威镇湖湿地出水及第三排水沟其他水源引入星海湖北域潜流湿地;同时石嘴山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引入星海湖北域潜流湿地,使水体充分流动,形成星海湖的大水系生态结构。至8月底全部完工后,这里将会呈现出水陆交错、林木成荫、花草间布、鱼跃鸟翔的湿地环境。
近年来,着眼黄河安澜健康,石嘴山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将节水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市69家幼儿园、20个居民小区全部完成了节水改造。全市形成农业节水领跑在前、工业节水增效、重点领域节水开源的全方位节水用水模式。
作为工业城市,石嘴山市众多煤电企业都是耗水大户,企业纷纷通过技术革新、废水梯级利用、循环利用等措施,大幅减少用水量,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在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绿树成荫。企业生产技术部汽机专工华民良告诉记者,通过技术更新,关闭自备井,采用石嘴山市第一中水厂处理的再生水等措施,每年用水量降到120万吨,仅为过去的三分之一。公司投资260万元对生活区废水进行回收改造,用于生产补水和绿化用水,全年可回收用水约20万吨,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
昔日黑山披绿装
5月19日,贺兰山马莲滩段,巨大的渣台上,草木葱绿,有的小树已长到人的小腿高,这里是石嘴山举全市之力整治贺兰山生态的创新试验。在贺兰山腹地,这样在原有矿坑基础上覆土种草植树的渣台有不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山体外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石嘴山市境内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北到南全长89公里,生态区位重要。由于一度无序开采和生态治理恢复不到位,致使贺兰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站在高高的渣台上,放眼四周,山体以多种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有曾经挖煤留下的黑灰色土层,有深深陷落的矿坑和纵横交错的土层褶皱,工业作业遗留下的痕迹让人触目惊心。
2017年以来,面对贺兰山生态严重破坏问题,石嘴山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和推动贺兰山环境整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铁腕整治贺兰山环境问题。依山就势、分类施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采取井口封堵、矿坑回填、渣台削坡、场地平整等措施扎实开展整治,2018年年底,完成自治区确定的118个整治点位和邻近保护区的126个人类活动点。2019年,为贯彻落实生态立区战略,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的部署要求,采取削坡降级、沟道清理、坡面覆土、播种草籽等治理措施,完成自然保护区外围34个人类活动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治理面积88平方公里。
石嘴山市贺兰山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人防办主任张建华告诉记者,贺兰山整治工程开始后,他每年往沟里跑100多次,工程紧张时,大家工作在山上,吃住在山上。工作虽难,但是一年接着一年干,贺兰山终究会改变模样。随着几场雨水的滋润,山上草木显得格外葱绿,远望群山,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衣,前几年种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小树,迎着微风摇曳。
贺兰山生态治理区域中约85%的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土层浅薄、降雨量少、无灌溉水源,不适宜人工栽植林木。2020年,石嘴山市因地制宜,采取封堵进出通道、禁止人类活动、雨季播撒草籽等措施促进自然恢复,增加林草植被,自然恢复面积124平方公里。生态治理区内302、303省道两侧地势相对平缓,按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原则,组织实施了“一线、两沟、多片”生态修复工程,提升道路沿线的整治效果,促使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好转。目前,除矿山整治点外,其余各项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
截至目前,完成治理面积146平方公里,完成治理点278个,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退出煤炭产能约2000万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贺兰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形成了点、线、面互为一体的生态保护格局,“黑、脏、乱、差”的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20年11月30日,大武口区被授予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在自治区实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零的突破。取得这个金字招牌实属不易。回顾过往,石嘴山市今天所取得的绿色发展成绩单,不管是铁腕治污,还是贺兰山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都没有离开过对绿色发展的坚持。
人水和谐谋发展
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是黄河在宁夏境内的最后一段,几十年的黄河治理让这个村子成为水草丰茂、水鸟翔集的网红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让村民们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全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总产值达500多万元。
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村民刘宏说,这几年,依托党的好政策,她和丈夫养了30多头牛、20多只羊,儿子在家搞起了无花果种植。除了这些,每年还有村集体的股权分红,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元……
村民刘意云说,头些年一刮风,第二天落在院子里的沙子得用人力车往出拉,现在出门在村里逛逛,就像是逛公园一样,再也没有那些情况了。
说起村子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礼和乡乡长曹建宏指着村里正在打造的乡村民宿说,项目推出后,银河村将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的日子还会更好。
黄河流经石嘴山境97公里,滋润着两岸2000多平方公里的沃野。近年来,石嘴山市全面打响黄河保卫战,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治理,黄河流域水质不断改善,黄河石嘴山段平均水质达到Ⅱ类,黄河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哺育着这片土地。
近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根据人口、城市、产业、区域等实际,石嘴山市各县区在自治区“四定”管控方案的框架下,正在细化本县区的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绿化用水量和产业规模,制定全市水资源“四定”管控实施方案。方案中,将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节约用水管理、地下水约束管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作为五年规划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县(区)发展规划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通过深化用水权改革,精准核定用水权,到“十四五”末,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自治区下达的红线指标,农业灌溉面积控制在148.7万亩,水稻面积由26.6万亩压减到5.1万亩;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以上。明确每一个支渠口确权单元,完善计量设施,建立智能化计量体系,做到应确尽确、精准计量,实现人水和谐、地水相宜、产水适配、城水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确保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益在宁夏走在前列、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