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宁夏法治社会建设“施工图”确定
日前,自治区党委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回应群众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绘就我区“十四五”时期法治社会建设的“时间表”“施工图”。
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工作,制定出台了基层治理“1+6”政策文件,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但我区法治社会建设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加快推进我区法治社会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确立了法治宁夏建设“时间表”和“施工图”
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了宁夏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宁夏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宁夏实际,《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75条举措明确了当前宁夏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每条具体落实举措都确定了牵头部门、参加单位和责任单位。
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真正的宪法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每个公民的内心里。
《实施方案》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培育全民法治观念、健全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方面,提出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畅通立法征集渠道、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落实举措。
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实施方案》从完善社会重要领域立法、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方面,提出完善重点领域立法、加强社会规范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落实举措。
用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和退役军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正当权益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制度建设,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让社会治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加强权利保护
《实施方案》从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提出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强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制度保障、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提升偏远地区专业法律服务水平等落实举措。
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方面,明确了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良法善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实施方案》从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安全感、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治理创新、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基层单位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平安宁夏建设协调工作机制等落实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要开展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创建一批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2023年实现全区每个行政村有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骨干。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实施方案》从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方面,提出加强网络空间规范引导、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坚决打击网络空间有害信息、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对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的保护等落实举措,为网络发展消除障碍、提供动力 ,推动网络发展更繁盛,网络生态更健康,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