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多家巨头跨界入局,预制菜将成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
目前,预制菜成为很多人的饮食新选择。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政策利好、技术设备的逐渐完善,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2022年,预制菜被推上了“菜”生顶峰,成为资本相继追捧的“角儿”,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资料图片)
展望2023年,预制菜也将延续今年热度,成为拉动来年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艾媒咨询本着向业界传递行业前瞻动态、消费新趋势的出发点,通过分析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背景、利好因素、资本布局、未来发展趋势等,从行业数据、专业分析师角度观全局、看未来。助力企业提前预见行业发展先机,发现高成长性细分赛道。为企业商业布局把脉献策,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企业共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密码。
近日,知名陶瓷品牌中源企业旗下的金旋岛食品广东运营中心揭幕试业,正式开启一场预制菜的跨界探索。在此之前,格力、顺丰、农夫山泉、碧桂园等行业巨头都纷纷踏上了预制菜跨界之旅。
2022年下半年,预制菜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也不断攀升。11月29日,国联水产披露了预制菜定增情况,10亿元定增落地,其中7亿与公司预制菜业务相关;9月21日,以预制菜产品为主的新消费品牌公司“品珍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9月2日,进口冻品产业互联网平台“飞熊领鲜”完成亿元B轮融资,云工厂战略直指预制菜;7月21日,预制菜品牌“花花食界”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热闹的背后是市场对未来发展的看好。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伴随“懒宅经济”的火热,预制菜行业入局者激增、资本热度不减。风口之下,预制菜将成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
一、企业跨界入局,多家龙头企业业绩亮眼
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河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1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11月,福建省商务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措施共21条,推动福建预制菜成为富民强省的特色产业。
巨大的蓝海市场吸引了多地政府积极布局,各地政策的密集出炉足见预制菜产业对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据了解,在政策红利和行业红利的释放下,今年三季度以来,预制菜行业增长迅速,在多家涵盖预制菜业务的企业所披露的三季报中显示,预制菜相关业务实现高增长,并且普遍表示将更加聚焦在预制菜上的布局。尤其是业绩增长方面,部分企业实现翻倍上涨。国联水产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近5倍,安井食品净利润同比增长39.62%,海欣食品净利润同比增长274.68%。
除了国联水产、海欣食品、安井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等预制菜板块上的企业抢抓发展的窗口机遇外,还有诸多跨界“选手”争先进入预制菜领域。
深圳地铁旗下餐饮品牌“深铁食研室”,在福田枢纽美食广场、HBC汇隆中心和深圳北站枢纽布局了三家门店,其售卖品类包括早餐和预制菜。
地产巨头碧桂园集团进军预制菜产业,旗下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食机已道”系列鲟鱼预制菜品。
瓶装水巨头农夫山泉也瞄准了“预制菜”这个新赛道,旗下子品牌“母亲”推出即热新米饭,搭配此前推出的浇头,组合出售盖浇饭预制菜。
快递行业龙头顺丰宣布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布局预制菜。
格力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为预制菜上下游企业提供配套的专业化制造、存储、运输冷链设备;格兰仕发布预制菜微波炉,并牵头成立“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联结了上下游产业,形成资源的聚集利用。
此外,趣店、陆正耀的舌尖科技、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企业都试图在预制菜领域分一杯羹。
从快递、家电行业,到地产、地铁等行业,预制菜掀起跨界浪潮,跨界经营预制菜已成为很多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二、B端仍占据主导地位,C端市场崛起
预制菜在国内早已出现,但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面对《天津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预制菜最早主要面向B端(即企业),比如供应餐厅、酒店等,而这也是普通消费者对其并不了解的重要原因。截至目前,预制菜在B端的市场份额仍占80%左右。然而面向未来,张毅十分看好C端对预制菜市场的促进作用。
对预制菜产品来说,无论是To B端还是To C端,最终的消费者都是广大老百姓。如何让消费者在To C端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和餐饮店一样品质的预制菜,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调研数据显示,在购买目的方面,方便快捷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达69.8%,其次是美味可口和体验尝鲜。在购买次数方面,每周购买预制菜品1-2次的消费者占52.0%,每周都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占比达88%。在购买价格方面,消费者单次消费21-30元占比最多,其次是31-40元。
中国预制菜行业C端消费者购买频次、价格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七成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目的是节省时间,八成消费者已经形成每周购买预制菜品的习惯,预制菜可减少菜品加工程序,方便消费者更快捷地享用美食,预制菜需求量不断加大,可见预制菜在C端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主要诉求是省时、健康、性价比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树立预制菜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增强品牌知名度将是预制菜企业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然,无论是C端和B端,预制菜的火爆也离不开供应链、以及仓储物流等条件的进步",张毅在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冷链物流保障了新鲜度,也将销售范围扩大,随着冷链物流、仓储等行业的进步,预制菜的业务范围也会持续扩大。"
三、预制菜“保鲜”,技术升级与创新是关键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者期望提升的前三维度分别是:产品的食品安全管控(53.3%)、产品性价比(48.3%)、口味还原度(47.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预制菜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期望,对产品进行监管加强和创新升级,保障消费者利益和护航行业发展。
食品安全和口味还原度是消费期望改善方向
此外,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技术升级的预制菜消费意愿强烈(89.3%),且愿意花费金额高于目前产品价格1%-40%(81.5%);消费者对这类技术升级的预制菜推荐意向较高(83.4%),愿意推荐给身边的人。
2022年7月消费者对技术升级的预制菜的消费意愿和推荐意愿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下预制菜以传统加工技术为主,产品还原度仍较欠缺,消费者对技术升级的预制菜产品抱有较高期望,若厂商积极对产品进行升级,消费者购买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在预制菜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技术升级与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突破口。上游加工、冷藏、物流等行业也随着预制菜的爆火站上了发展风口。如何让预制菜“保鲜”,从产品研发、加工冷藏到冷链运输等生产全流程都亟待技术升级创新,产业链上游企业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需强调的是,当前预制菜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相比日本60%以上的渗透率,当前我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仅有10%-15%。而作为与下游消费者直接挂钩的产业,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制菜需考究的方面较多,首要的是食品安全性,其次是营养性,最后是便捷性,在这些方面如何突破至关重要,因而无论从研发、生产还是在营销上,相关企业都需付出更大努力才有竞争。”
四、酸菜鱼预制菜火爆,培育大单品成趋势
千味央厨董事会秘书徐振江曾表示,目前,入局者还处在各自摸索阶段,预制菜行业成熟的两个标志在于,龙头出现和大单品的诞生。
预制菜大单品是企业的优势和竞争力,利用大单品可以建立起竞争壁垒,成为预制菜龙头企业。大单品的规模化会成为预制菜产业的重要趋势。
酸菜鱼是川菜的经典菜品,但现在已经突破地域限制,拥有广泛的消费客群,酸菜鱼预制菜也成为“顶流”选手,是率先跑出的预制菜大单品。
张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品类是做预制菜业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找市场容量足够大、自身优势特别明显,同时还要有一定利润空间的品类。”而酸菜鱼是目前品类最大的C端预制菜之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为67.1亿元,预计2025年达204.7亿元。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上升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味道还原度较好(61.9%)是消费者购买酸菜鱼预制菜的主要原因;其次,55.4%的消费者认为食用酸菜鱼预制菜比去餐厅吃性价比更高。在消费者看来,比起前往餐厅购买或自己做酸菜鱼,酸菜鱼预制菜基于更实惠的价格,在口味还原、新鲜度、食用方便性等方面存在优势。
口味还原度高是酸菜鱼预制菜消费的核心优势
调研数据也显示,消费者购买酸菜鱼预制菜的频率较高,58.0%的酸菜鱼预制菜消费者每月购买一次酸菜鱼预制菜,还有超两成每周购买一次。近九成消费者愿意推荐酸菜鱼预制菜。酸菜鱼预制菜已逐步得到市场验证,获得消费者青睐。今年双十一,酸菜鱼成为消费者加购的爆品,成功登上预制菜预售榜单之首。
酸菜鱼预制菜购买频率较高,消费者推荐意愿高
当下,预制菜赛道越来越拥挤,培育大单品、打造爆款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除了酸菜鱼,小酥肉、猪肚鸡、水煮牛肉、小龙虾、梅菜扣肉、红烧肉、红烧狮子头等人气大单品也将为预制菜市场增添新的动能。随着预制化水平的提升,这些潜力品类的市场空间有待企业挖掘。
尽管放眼未来,预制菜行业宛若一片蓝海,但由于我国预制菜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还较为落后,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张毅在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C端方面,用户对预制菜本身的品质、口味等还存在一定的质疑,接受度也还有增长的空间。这意味着品牌在消费者教育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预制菜并不适合所有的菜品,如何选准菜品、选准分销渠道是个大问题。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切入了预制菜赛道,但其实存在一定的跟风和盲目的倾向,还需谨慎和注意。
此外,他认为,预制菜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且对于目前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补充;其次,对于满足消费者饮食的多元化需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预制菜行业的竞争仍会激烈,但品牌的重心依然还是在产品本身上,如何做好的产品,健康的产品,有意义的产品,让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开心,是品牌杀出重围的关键问题之一。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