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焦点:2023年猜想:中国精致餐饮的绝望与希望
命若悬丝。
在2022年岁末,回望这充满魔幻色彩的一年,只有百感交集。
(相关资料图)
疫情管控的放开,并没有给餐饮以及线下消费行业太多及时利好,反而是更多的挣扎与纠结。北京有一些餐厅直接放假,春节之后再重新营业,更多的依然在顽强支撑。到本周,终于街道上,餐厅里恢复了一些人间烟火气。上海尚未经历过北京这种的迅猛爆发,对于餐厅经营者而言,每天面临的就是临时退订。前几天我在上海,一家餐厅总经理跟我说:平均每天退订的房间超过10间。
成都SKP
图片来源:公众号@成都SKP
不同城市的节奏并不相同,成都深圳会有一批新餐厅扎根在年底开业,成都SKP项目全城瞩目,许多新的餐饮品牌亮相成都;深圳万象天地在年底也会集中开一些全新品牌。有的城市街头车辆稀少,寒风中的餐饮瑟瑟发抖。环球并不同此凉热,悲伤的滋味也并不相同。
3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2020年餐饮避险指南》,尽管所做的判断都一一应验,但是谁也无法预判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疫情,这才是左右我们三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房间中的大象。
无论如何,“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经历过2022年风雨飘摇遍体鳞伤的餐饮人,陷入集体迷思: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该怎么办?所有的既有经验都无法覆盖即将到来的2023年,全部的餐饮实践也仅仅对过去有效。经历过封控,疫情,闭店,解封,员工全阳,恐慌……餐饮人集体来到一片未知之境。
在这个寒冷时刻,我忐忑的写下这些文字,试图给即将到来的2023年做一些猜测:在这一年精致餐饮市场会有什么可能发生?
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但是确定的是: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相信时间,相信未来。
一、主题化小型化的创作料理
疫情三年,其实也是中国高端餐饮风起云涌的三年。2020年与2021年都保持着堪称陡峭的增长曲线,以上海为餐饮高地,深圳为后起之秀,北京,广州,杭州,成都争奇斗艳,各地都涌现出一批审美在线,菜品精妙,价格不菲的高端餐厅。这一波的顶峰时刻应该是上海北外滩的甬府,56楼的高度可以俯瞰黄浦江全景,投资1.8亿的大手笔,无出其右者。
在2023年,规模投资的大店会大幅降低,主题化,小型化的创作料理会慢慢出现机会。
跃·yue现代粤菜料理
图片来源:微博@初-微凉
尽管位于上海的“头灶”毁誉参半,但是“中餐omakase”的逻辑还是可以给人们一种呈现逻辑的启示。当疫情还具有不可知风险,原本商务宴请的大包间形式会让渡给一些预约制套餐品鉴的形式,而且是以主厨与食客更为友好的互动模式,这种形式越来越多,包括上海Obscura,广州的跃,潮跃。他们都是在中餐味道元素之中寻找灵感,用更摩登的形式做菜品呈现。这种主题与思路是一条新路,有非常开阔的变通性与容错性。
这种规模不大,且更具操作的灵动性,尽管非常考验创始团队的综合素质,但是会吸引着许多积累了一身本领的年轻主厨跃跃欲试。
二、Bistro酒馆风潮水落石出
如果这两年有什么新的风尚,那么显而易见的是Bistro小酒馆蔚然成风,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一些二线城市,这种餐+饮的线下空间,都成批出现。并且有了完整公式:中国各地方菜系风味+西式摆盘+自然酒=人满为患。
荣记-95小海鲜酒馆
图片来源:新荣记官网
我们可以看到闽南菜,川菜,贵州菜,云南菜,甚至江西菜在这种小馆中的变形与重塑,我们坐在其中喝着性价比很不错的自然酒,听着摇摆的音乐,侍者打扮很酷,厨师纹着花臂,穿着很肥的裤子,你说他的怪味牛肉就这么几颗不值68元,他说我们是一家FineBistro。
我个人非常赞赏这种小酒馆形式,它给了中国地方菜系一种弯道超车的可能,中国地方菜系过于乡土而自信不足,换一种思路,民间才是最潮流,生命感十足的硬核滋味。
然而现在许多Bistro的问题在于:低估了想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厨师团队没有系统经受过现代餐饮熏陶,强凹造型引起不适,我往往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努力,想做好,然而能力不逮。这将极大困扰着诸如此类的经营者们。
2023年,消费降级势必会从年轻人开始,年轻人离开小酒馆之后,这些摇摆着的“某种精品生活方式的仪式感”还能热闹吗?毕竟这些Bistro吃一顿也不算便宜。
荣记-95小海鲜酒馆
图片来源:新荣记官网
另外是利好:我相信会有一些米其林星级的餐厅会下沉到这个领域,比如新荣记旗下已经很成熟的荣季95,我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成熟选手下场,“中国风格FineBistro”的市场角逐才刚刚拉开帷幕。
三、贵价餐饮与精致餐饮的分野
在很长时间内,在中文语义中的“贵价餐厅”与“精致餐厅”几乎是同义词,它们都指代那些高级的,不大众的,不便宜的餐厅。然而在这两年,这两个词语所指代的两种类型的餐厅,犹如花园交叉的小路。
大众餐厅也可以很精致,这几年各地商业中心里已经有很多价格平易近人的精致餐厅,他们从装修到出品,从风格到服务,都可圈可点,其实最终买单下来,价格不贵,人均一两百,可以得到很不错的用餐体验。这种平价的精致餐厅,在接下来的2023年依然是市场中的稀缺产品,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流量。
而贵价餐厅更多的是指以商务宴请为主体,菜单上总少不了燕鲍翅等菜品的餐厅。这类餐厅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户的触达率。在2023年,这种类型的餐厅如果没有更综合的产品力,以及更平衡的品牌力,日子会更不好过。
四、高端日料的裸泳时代
这两年与高端中餐一起崛起的还有高端日料,客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日本料理不能说比比皆是,但的确是司空见惯。最多的是寿司店,甚至包括烧鸟,天妇罗,烧肉,炉端烧……都纷纷涌现了一批贵价店。日料市场最成熟的城市是上海,最冒进的城市却是深圳,从价格上最土豪的城市则非北京莫属。
鸟十三
图片来源:小红书@白羽
动辄人均3000-5000元的日本料理店,在“后疫情时代”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潮水退了,谁在裸泳?
当深圳与香港不再有物理隔离,恢复到常规的通行状况,深圳食客可以更轻松的去香港吃日料与西餐,深圳本土风起云涌的高端日料潮流会不会就此打住?消费习惯已经形成,深圳崛起的新一代食客会做出如何的选择?
如果中国往返日本重新开始便捷,北京上海的食客们又开始全球觅食,那些强行堆砌的贵价日料是否可以打回原形?
广州蟹道
图片来源:小红书@友得吃耶i
一切都未可知。当然也有先行者,以广州蟹道为例,他们在菜单上增加了更多的中餐元素,以“东方料理”的概念取代原先的日本料理的痕迹,更加综合,以有不可取代性。
五、人工成本上涨引发涨价潮
明年高端餐厅的价格会更贵吗?答案是:会的。
尽管整体餐厅行业的消费在降级,大众消费会越来越趋向理性,物美价廉,预制菜,料理包会取代更多的街边小馆,人均30-50元的“温饱档”会厮杀惨烈。
然而高端餐饮还是会迎来一波涨价潮。首先上涨的是用工成本。因为随时会有阳性减员,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员工会超配。其次是用餐场景,原本商务宴请的主流场景是6-10人包房,在2023年,用餐人数会降低,3-6位的小型场景会增加。再次是食材成本的上涨,这些年燕鲍翅肚等干货食材的价格上涨的速度行内人都心知肚明,而其他食材的成本上涨也都是箭在弦上。
叫贵的更贵,叫便宜的更便宜吧。同样是餐饮行业,大众餐饮行当与精致餐饮早已经分化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有无无法互通,各有各的机遇,各有各的难处。
六、地方口味的细分机会
在商业语境中,菜系与菜系之间并不平等。
潮州菜意味着燕鲍翅,古法顺德菜意味着繁琐的手工,川菜意味着麻辣市井,东北菜不过是分量大,安徽菜意味着臭鳜鱼,台州菜意味着沙蒜豆面,我老家在河北,河北菜?对不起,河北没菜。
种种成见与偏见,本身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在过去的精致餐饮的范式中,地方菜系想要成功,往往需要“1+1”模式,在本地风味夹杂着粤菜,潮州菜的影子,最典型的是新荣记的创业之初,粤菜的加持。
事情正在起变化,商业发展会引起分工的颗粒度变细。在浙江菜里,有新荣记为代表的台州菜,甬府为代表的宁波菜,也会有绍兴菜,温州菜,金华菜,甚至衢州菜。江苏亦可以有独立成审美体系的苏州菜,扬州菜,南通菜,南京菜。当分化越来越细之后,机会随之而来。
越来越多的以小区域为名头的餐厅会跑出来,它不是一家川菜,而是宜宾菜;它不是云南菜,而是红河建水菜;不是东北菜,仅仅是本溪菜。精确到甚至有点陌生,才有可能冲破认知的窠臼。当地的食材与风物,才有可能用一种全新的逻辑来擦亮。
七、堆砌食材以外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可以在精致餐厅里看到“堆砌食材之俗”。鱼子酱,花胶,和牛,燕窝……这些玲琅满目的贵价食材点缀罗列在种种食物之上。
我也跟不少厨师与主理人探讨过相关的问题,说来话长,市场的需求造就了这种现象,贵价食材依然是评价一餐饭价格的重要凭证。大多数食客开始愿意为审美与创意买单,但是仅仅是开始。
linglong
图片来源:小红书@thataddie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主理人,把目光投向中国广袤的大地,在不同时令不同产地,寻找到一些独特且美好的食材,进行创造性发掘与整合。北京的曲廊院、linglong,上海的遇外滩等等,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在路上,中国味道不仅仅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实打实的探索。惟有如此,才可以感受到大地深情。
八、中国葡萄酒引领的本土化饮单
对于一家精致餐厅而言,一本专业的酒单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餐厅的葡萄酒销量很难突破销售额的10%,许多人都还是习惯自带酒水,在餐厅点酒的难度很大。即便在运营中真有点鸡肋,还是要做出一点新意思。
木杺
图片来源:小红书@HeHe
在之前,酒单中更多的是进口葡萄酒,最多会有一两款本土葡萄酒。随着本土葡萄酒新势力逐步崛起,中国酒将会占据更多的酒单份额。尤其是类似木杺这种本土小众网红酒款的出现,会带动更多的本土葡萄酒庄具有针对性的玩出种种新故事。这与年轻消费者都是一种更为良性的互动,越来越多本土配额酒的出现,也会给餐厅更多的营销机会。
不仅仅是本土葡萄酒,还包括茶,以及发酵类饮品,中国元素的充分重组与再造之后,可产生出无数种关于饮品的变化,这一切刚刚开始。
九、资本退潮
曾几何时,热钱也曾经来过餐饮业。现在潮水已经退去,资本之前有多喧嚣,如今就有多沉默。当生意回归本质,无非是好的产品,好的价格,好的服务,创造社会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获得商业回报。在2023年,不仅比拼综合能力,还有就是耐受力。如果没有资本加持,能扛多久?
以前总听别人说,营销品牌,打造品牌,在经过2022年的这个寒冬,才深刻感觉到:品牌都是熬出来的,熬出一个新天地。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