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底捞开始拒绝外带菜品?
当所有网红火锅店都在疯狂拼场面、卷噱头的时候,初代网红海底捞却突然“抠”起来了。
前几天有网友发帖说,去海底捞想煮自己带的食材时被拒绝。随后海底捞官方发布公告,以后“谢绝顾客自带菜品”。
(相关资料图)
电话客服的回答更是“残忍”:“公司通知了,2月21日起严格执行。”
这个让网友七嘴八舌吵了三四年的“传统”,最后还是被海底捞亲手画了句号。
海底捞禁止自带菜图片来源:海底捞官方
即使近几年服务和菜品经常偷偷缩水,海底捞也一度勉力维系着它“餐饮界有求必应屋”的形象。
涨价被骂后降回原价、牛肉粒说要取消后来也不了了之。
这份公告仿佛撕去了最后一丝“宠粉狂魔”的体面。
就好像看到一个苦苦维系人设的前流量明星,终于放下面子承认自己“爱不动了”。
谷小焦吃“捞海底”外卖
图片来源:《超时空同居》剧照
一、宠粉顶流,“人设”崩塌?
对于谢绝自带菜品这事儿,海底捞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对食材管理和安全用餐的考虑”。
但这些麻烦并非今天才有的,就连网友都已经为它“仗义执言”了很多次。
前年“17元吃海底捞”闹得沸沸扬扬,就有人提到靠免费零食和水果来薅羊毛已经不算什么。
“多得是人拎着大包蔬菜和肉,恨不得锅底都要自带,就出一个小料钱。”
这当然是极端情况。但在“吃垮海底捞”攻略火遍全网的时候,自带菜品的确一度成为流行。
带几只虾、一把菜、两包方便面,那都算是保守。
你吃着火锅唱着歌,隔壁桌突然从脚边塑料袋里掏出两只螃蟹、整条鱼放进锅里,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甚至有人自述曾在海底捞煮螺蛳粉——不过考虑到食材在气味上的特殊性,它的真实性可能令人怀疑。
整条鱼放进锅里图片来源:微博@光盘兄弟
允许顾客“带菜来涮”对一家火锅店来说确实既不划算、又不好管理。
抛开单桌利润不谈。食材混在一起,万一吃出什么问题来,难免会陷入扯皮。
但就在网友为“自带菜品算不算为难商家”争吵最激烈的那段时间,海底捞却表现的及其大度。
甚至可以说是主动配合,让大家觉得自己在咸吃萝卜淡操心。
社交平台上如今还能搜到很多视频,“自带xxx去海底捞,会被服务员赶出来吗?”
比如拿出整颗白菜、上面还带着土的萝卜,而服务员则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还殷勤地拿去后厨洗好切好。
整颗白菜
图片来源:微博@董啵啵
或者是落座后夸张地掏出“半个牛胃”,旁边的服务生小哥欣然接过;
没过一会就送回了十几个精致的、装着切好毛肚的餐盘。
装着切好毛肚的餐盘
图片来源:微博@闲不住的裴斐
这些画面中不排除有配合表演的成分。
但也能说明,自带菜品以及随后的服务,本身就是海底捞“宠粉人设”的一部分。
2019年曾有个新闻,某海底捞门店拒绝顾客自带方便面。
还没等大家感慨“这浓眉大眼怎么也叛变革命”,就发现被阻止的是以“爆辣”著称的火鸡面。
而且店家也没有不让吃,只是提前跟顾客签了一份免责协议。
根据当时很多普通顾客的切身经验,海底捞也确实不会对自带菜品的消费者区别对待。
洗菜装盘是基本操作——哪怕点的东西没有自带东西多,服务员最多也就是热情程度稍逊一点。
包括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试图通过流程来解决。
比如自带菜品需要登记,后来更是严谨到要在后厨保留部分样品,以防后续发生纠纷。
自带菜品需要登记
图片来源:微博@一山一日
不过这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稍微留意就会发现,那些所谓“把整个菜市场搬到海底捞”的整活视频,往往上传时间都在一年之前甚至更早。
早在这次彻底用一则公告断了消费者念想之前,个别海底捞店面已经出现了对自带菜品“推三阻四”的苗头。
比如点评网站上经常有人吐槽,某某店对自带菜品的留样特别多。
“一份四五百克的肉或者虾要留下200克,觉得太不划算只能收起来。”
后来还出现了收服务费的事件。
去年9月有网友就餐时带了一盒肥牛两份丸子,被工作人员要求交20元的“杂项物品费”。
收服务费的事件
图片来源:微博@新闻晨报
一方面当然像海底捞官方回复的那样,带菜的人太多、品种太复杂。
无论是处理、取样还是留档,都给员工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但从个别门店到全公司,从“不提倡”到“谢绝”。
仿佛一个象征——海底捞不愿意再摆出“不惜一切也要满足顾客”的态度了。
二、不是不想卷,真的卷不动
“缩水”的不只是有关自带菜品的承诺。
有人形容海底捞这两年像个“渣男”,“一直在边缘偷偷试探,好像就看你什么时候翻脸。”
2020年试图涨价被全网批评,之后立刻滑跪道歉、恢复原价;
后来把牛肉粒换成“豆腐粒”,被骂后只有部分门店落实了。
也有试探成功的。
比如去年以来,有很多人发现附近的海底捞取消了免费的美甲服务,改成了需要顾客自行购买的穿戴甲。
有很多人发现附近的海底捞取消了免费的美甲服务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服务员给的零食和玩具在变少;想要点四宫格清水锅,结果发现系统现在要求必须至少选一个锅底。
每次都会引发一番,“是海底捞太抠门还是薅羊毛的人太过分”的讨论。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商家所谓“宠粉姿态”也并不是真宠粉。
无论是允许自带菜品,还是其他贴心服务,本质上都是生意策略。
你给我无微不至的服务,我拍视频、写评论夸你并表示下次还来——
可以称之为海底捞跟消费者的蜜月期。
带肥牛去海底捞
图片来源:微博@半个西瓜
本来这蜜月期虽然有面和心不和的迹象,还能勉强维持着。
谁知如今商家一纸公告,直接单方面宣布进入离婚冷静期。
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撑不住了啊!”
很多顾客对海底捞服务缩水的不满在于,“本来定价就比同行贵,送几个不值钱的小玩意还要斤斤计较”。
但玩具零食水果可能不贵,送玩具、送零食和水果却“很费服务员”。
无论是“主动处理自带菜品”,还是之前流行过的“对暗号送礼物”——既需要员工对网上相关的梗很了解,也要眼明手快。
“对暗号送礼物”
图片来源:微博@美妆师范范(备婚版)
然而自从在三四年前的盲目扩张下大伤元气,海底捞这几年一直在精简门店和人员,试图挽回颓势。
2022年餐厅总数减少了1/10,员工数量却几乎减少了1/3。
这也意味着单个门店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很难保证原本的服务质量。
而如今海底捞从把“自带菜品超出了餐厅处理能力”摆到明面上,似乎又说明了另一件事——
需要花大力气打造出“宠粉”标签,对它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曾经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除了留住回头客之外,也塑造了它的社交属性。
自制锅底、自制菜品最火的时候,海底捞甚至会主动把网友开发出的奇葩吃法写进菜单。
面筋球塞虾滑
图片来源:微博@湛江吃喝玩乐
在网上刷完“海底捞隐藏菜单”的帖子,就去店里点一份番茄锅加牛肉粒、面筋球塞虾滑。
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追逐流行的感受。
如今,网红火锅店的江湖都已经翻腾了好几轮。
年轻人挑选网红餐厅的方式变成了探店视频、笔记,餐厅的社交属性也更多体现在了视觉效果上。
为了“看起来更诱人”,各大火锅店已经卷出了海底捞怎么都追不上的高度。
用干辣椒、蚝油和味精调出的底料,哪儿有装修成重庆街头的店面里,大铜锅里红艳艳的辣椒看着惊人?
虾滑和鸡蛋塞进面筋的“抖抖面筋球”,拍起照来又怎么比得上颜色鲜艳、摞得一个比一个高的甜品?
各种火锅店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海底捞最后一次作为“网红”出圈,可能还要追溯到几年前那个魔性的生日祝福歌。
好多人会特地朋友生日时请TA去海底捞,送TA一份“社死的热闹”。
这是海底捞擅长的“服务”,可惜却又偏偏是最好复制的东西。
如今你走进任何一家有点名气的网红火锅店,几乎都有几率看到店员跳着舞给顾客庆生。
甚至还是更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穿着更时髦的衣服,举着更适合合照的灯牌和横幅。
曾经属于海底捞的注意力,正在被持续地、无法逆转地夺走。
其他火锅店的“生日社死服务”
图片来源:微博@黄仔冲冲呀
三、丢了“网红”名头,也挺好
从初代互联网顶流火锅店,变成了被后来者反复捶打的“过气网红”。
这几年来,海底捞也一度在各种新兴的潮流苦苦追赶,只可惜效果都不佳。
川渝火锅里小份的毛肚、鸭肠、郡肝火了,它就推出“九宫格”“一人食”;
结果被吐槽88块吃不饱,不如去吃呷哺呷哺,里面的午餐肉还被批“凑数”。
被吐槽88块吃不饱图片来源:微博@大壁虎卖零食
火锅店里都在卖甜品、奶茶,它就上架9.9自助奶茶角;
除了刚开始还有人图个新鲜,后来也没翻起什么波澜。
9.9自助奶茶角
图片来源:微博@沈阳吾悦广场
如今偶尔在社交平台上,还会刷到“如何让服务生送你小礼物”“如何在海底捞花十几块钱吃大餐”;
只是大多摆拍痕迹明显,评论区里不和谐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评论区里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所以看到海底捞终于宣布禁止顾客自带食材,我甚至替它松了口气——
似乎终于放弃了一些吸睛的噱头,暂停在网红餐厅的老路上“无效疯卷”。
相关新闻评论区里,网友还在为“到底是羊毛党太过分,还是海底捞玩不起”吵个没完。
但我朋友圈里最常吃海底捞的一个朋友,反倒对这件事毫无感觉。
反正她从来不会自带食材,也懒得去尝试那些所谓网红吃法。
只不过因为家里有个两岁的娃,而海底捞不仅有儿童座椅,还能提供蒸蛋、面条之类的儿童餐。
给孩子留一格清水锅,家里的大人该吃啥吃啥,谁也不必委屈自己。
网友评论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之前在小红书上刷到过一个帖子,问“为什么吃完海底捞感觉身上的味道比别的火锅店小很多?”
下面有人回答,是因为它家的烟道在下面——气味和油烟直接被锅旁边的孔洞抽走,不会全部飘到空中、落在身上。
当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不再以“折磨服务员”“奇葩吃法”等方式呈现的时候,或许它真正的目标顾客才终于显露出来。
不是图新鲜、赶时髦的互联网弄潮儿,也不是追求极致美味的老饕,而是想要体面舒适吃一顿饭的人。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带全家人吃火锅时可能会去海底捞。
因为灯光明亮、地板干净,不会像其他网红火锅店那样油腻腻,让人时刻担心孩子和老人会撞到桌椅、滑倒。
大学生也会在深夜里,拿着69折的优惠去吃海底捞。
但不会特地打扮、拍照,只把它当作一个跟朋友聚会的“大型食堂”。
社交软件上的玩梗段子、探店视频里必备的要素网络讨论度、线下一号难求的盛况……海底捞的确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了。
或许是时候承认,它已经再也无法成为活跃在网上、需要被同行仰望的时髦火锅店。
但谁说得准这不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毕竟如今市场上多的是活不过半年的网红餐厅,却难找一张能让人踏踏实实吃顿饭的餐桌。
加入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