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达州一社区从今年1月2日到现在,社区的盖章登记本上登记了61页,平均一月要开150多个证明。而这些证明中很多都是画蛇添足,有一些证明让社区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法去证明。那巴中市的情况又如何呢?为此,记者特意走访了巴州区宕梁街道办事处后河社区,发现一枚小小的社区公章,其服务范围包含了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电瓶车上户,大到居住证明,也需要社区盖章来“证明”。
●忙碌 高峰期每天盖章二三十个
“高峰期的时候,我们每天要盖章二三十个,平时在十个左右。”后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夏毅说,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年头岁末或者学生开学的时候,因为居民这个时候需要办事的多。夏毅透露,就需要盖章的种类而言,居住证明最多,居住证明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户口在本社区的,这个只需要手持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就能办理。另外一种是租住或者买房没有迁移户口的,就需要提供租房证明或者房产证。
夏毅说,由于部分居民不清楚自己的所在地具体属于哪个社区管辖,常常“南辕北辙”。今年9月,家住汽配街的一位居民称要为在城里读书的儿子办理困难补助,要求社区开具一份“贫困证明”。“她的户籍所在地在通江县,我们表示不能为其办理‘证明’,不料她很不理解,在办公室内吵闹1小时。像这样的情况,社区根本无法证明她的家庭是否贫困。最后,在社区多个工作人员的再三劝说下,才终于离开,准备回通江县户籍地继续办理。”
夏毅介绍,每年七八九月份是办理“贫困证明”的高峰期,很多户籍并不在社区的居民也会来找他们开证明,造成很多误会。他建议市民,若长期居住在某地,应尽量把户口迁至居住地,以方便办理各项业务。
●谨慎 情况不熟悉盖章难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前来社区盖章的居民除了办理居住证明、低保年审等常规证明外,还有人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来找社区盖章证明。24日上午,一名居民要办理廉租房相关的证明,在看完居民递交的材料后,夏毅从保险柜里拿出公章,郑重其事的按了上去,整个过程只要了几分钟。
“他的情况,我们比较熟悉,是这儿的老居民,所以看完材料,确认信息无误后,就立即给他办了。”后河社区居委会书记李长寿说,但对于不熟悉情况的居民,盖章就没这么“干脆”了,在收到居民的材料后,会立即派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情况,如果情况属实,就会办理,反之则不办理。“如果情况不属实,涉及到社区其他居民的利益,开了证明肯定就不公平。”
李长寿说,如果遇到有些证明不能办理、不能盖章,就需要向市民耐心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