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江县南江镇南磷路社区支部书记王月华
“不好意思,王书记在‘聊天室’里调解矛盾,麻烦你稍等一下。”1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走进南江县南江镇南磷路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热情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提供服务,群众口中的“王大姐”、今年58岁的南磷路社区支部书记王月华正在“王大姐聊天室”和前来寻求解决纠纷的居民谈心……
大走访:社情民意了如指掌
南磷路社区位于南江县城城乡结合部,幅员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900多户、近8000人,住房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功能极不健全,辖区内破产企业多,又涉及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社情民意非常复杂。
“刚当上社区书记那会儿,有居民隔三差五就绕开社区,直接跑到镇上或者县委、县政府上访甚至闹访。”王月华说。
经过深思熟虑,王月华决定从入户走访开始打开工作局面。她精心制作了一套《调查走访表》,内容涵盖居民基本信息、收入状况、信访事项等30余项。她带着社区干部入户调查走访,早上7点出发,深夜12点回家,整整走了3个多月。她告诉记者,表格上无法填写的内容就记笔记,走完以后笔记整整记了4大本。
“把每家每户信息掌握全、记清楚,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底气和资本,就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王月华感慨地说。从那以后,多到小区转一转、走一走,与居民聊聊天便成了她的工作习惯。现在,社区里谁家有独居老人、谁家生活困难、谁家有危重病人等等,她都一清二楚,群众对她的工作从不信任转向了支持。
用真心:了解诉求化解矛盾
2002年,县磷肥厂破产,200多名下岗工人意见大,每天四五十人轮流到社区闹事,要求吃“低保”。王月华在酒厂找了一间房子,搭上几排长椅子,给大家倒热开水,一边听大家反映情况,一边用录音机录。见王月华态度真诚又热情,下岗职工怨气和火气逐渐消退,心态也平和下来。王月华逐一与他们单独交流后,又上门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再把所有人员集中起来,耐心地给大家讲清“低保”政策和符合评“低保”的条件,矛盾最终得到化解。
“化解矛盾一定要耐住性子、学会倾听,让群众有话慢慢说,有理慢慢讲,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答复。”王月华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发:干脆在办公楼专门设一间屋子,与社区居民谈心聊天,家长里短、矛盾纠纷、困难诉求等等都是聊天内容,在聊的过程中加深感情、获得信任,从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慢慢的,“聊天解决问题”在居民中传开了,有人私下取名“王大姐聊天室”。居民们碰到什么困难,遇上什么高兴事,都喜欢到“王大姐聊天室”聊一聊。几年下来,“王大姐聊天室”接待居民上千人。
讲方法: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三年前,社区居民密集区还有4家养猪场,周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反响十分强烈,多次做工作都没有明显效果。“一边是居民的期盼,一边是业主的抵制,压力前所未有。”王月华说,为了妥善解决问题,她每天带领社区干部登门讲政策、说道理,并帮助他们找出路,经过连续40多天的努力,终于让4家养猪场外迁他处。
社区石城路被一家页岩砖厂拉砖的大车压得坑坑洼洼,王月华多次去砖厂协调沟通,砖厂老板总是推脱,不愿出钱修路。打听到砖厂老板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王月华就跟社区干部商量,组织召开捐资修路大会,专门把砖厂厂长请来参会。会上,看到居民们纷纷踊跃捐款,厂长的豪气一下就上来了,当场就捐资20万元,一条整洁通畅的社区道路很快重建起来。
靠企业赞助、找部门协调,几年下来,王月华带领社区干部筹集资金120多万元,先后为社区硬化居民出行道路5400多米,安装背街小巷路灯134盏,清理疏通污水沟7200余米,新建居民活动点4个,安装健身器材6套。
“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占多大的地方!”扎根社区14余年,王月华用自己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居民的支持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