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巴城西环线开通之际
666个日日夜夜,1688名参建者的建设和见证,全长9.47公里的巴城西环线于2月14日正式通车,数十万巴城人民欢欣鼓舞。
驱车行驶在开阔平坦的西环线上,跨过瘦巴咀大桥,穿过平梁城隧道,恩阳和兴文之间的行车时间可缩短至25分钟左右。想过去,从恩阳到兴文,穿过主城区,加上限速和红绿灯等候时间,差不多要花近个把小时。
西环线的开通,将和已经通车的北环线和即将全线通车的巴恩大道恩阳段连接在一起,形成贯通巴中“一城两翼”的主动脉,对于健全交通网络、拉大城市框架、分流城市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未来南环线和北环线东段通车,巴中将形成横贯东西南北的城市快速交通环线,城市交通状况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高点决策规划书记亲自踏勘线路
巴城的发展,一直受到地理和交通的限制。要想推进新型城镇化,拉大城市框架,必须交通先行。
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战略部署,确立了加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建设,把巴中建成“两地两区一中心”战略目标。2011年和2012年,巴中的两翼——巴中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建设相继启动。
东风劲吹,风生水起。承担着“交通先行”重责的巴中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巴中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1-2020)》编制而成,加快“三纵三横两环一航”建设,加快形成南连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目标跃然纸上。根据规划,建设绕城环线便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首要选择。
在巴中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建设一条环线路,困难重重。既要考虑城市框架的拉大、过境车辆的分流,又要考虑线路如何最优、投入如何最省,还要考虑巴城的长远发展、区域的辐射带动……这一条线如何划,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2012年10月10日,细雨蒙蒙,道路泥泞。一直挂念着环线建设的市委书记李刚冒雨来到插旗山和虎家梁,拨开齐腰的茅草,铺开规划图,现场研究绕城环线的具体走向。
李刚要求,环线的规划要坚持科学、环保、便民、节约的原则,要注重与兴文、恩阳新区道路的有机衔接,注重与高速公路、铁路的有效对接,切忌闭门造车。他强调,要一手抓规划的制定,一手抓项目的运作,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用智慧和汗水换取科学发展的成果。
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巴城环线规划方案最终敲定。
巴城环线由南、西、北三条环线组成,以大佛寺、兴文和燕飞村为主要节点,总长约40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建大、中、小型桥梁26座,隧道7座,均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标准宽度23米,设计速度60km/h,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条环线建成后,将使城市面积由现在的17.8平方公里扩大至101平方公里,扩大4.7倍,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2000亩,可使3000余人由农民变为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