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新闻频道 > 社会 >正文

农民工最贴心的兄弟

时间:2015-06-18 09:33:25     作者: 87371378    来源:巴中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一套维权经:“3+1”模式帮农民工理智维权

  巴中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110万人外出务工,有30%的人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受到侵害,年均约500人受伤致残或死亡。面对严峻的维权形势,王晓荣认为,必须要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依法维权、理智维权,才可能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我每次都要对农民工开展普法宣讲和维权知识培训。”王晓荣表示,针对大量农民工文化不高,法律观念淡漠,不注意保存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遇到问题不知道要通过什么流程、到什么部门反映情况,反映情况的材料往往又是一堆抱怨指责、写不清核心问题等现状,他一直把普及《刑法》和《治安处罚法》等作为培训重点,“特别遇到欠薪时,一心急就爬吊塔或堵政府,采取这些极端方式是不行的。”

  身为农民儿子的王晓荣深深知道,每个受害民工都是一个家庭养老抚小的顶梁柱,伤了、残了、死亡了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垮了、散了、解体了。在前几年的维权经历中,因为经验欠缺,经常会遭受人身威胁。每面对一次危险,他都会认真总结,“是不是工作方法不对?”“怎样既能避免和素质不高的老板正面接触,又能把钱讨到?”12年来,他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共开展法律知识培训2000余次,让20余万民工掌握了《劳动合同法》、《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为最大限度帮助受害民工争取赔偿金,王晓荣总结出“3+1”维权模式,即在法律规定条款内依法驳辩,绝不让步;政策规定内合理要求,据理力争;“打感情牌”,一旦赔偿金总额达成后,还要向对方提出给受害者父母、儿女爱心资助的“附加条件”。“对于一个身处农村又丧失顶梁柱的家庭来说,哪怕多争取100元钱,都非常重要。”每次出发前,王晓荣都要起草一份求助函,把受害民工的不幸遭遇发送到事发地省、市、县主要领导的网上公开信箱,寻求帮助。

  他的这一招,被《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称为“农民工第四条维权道路”,得到中宣部领导充分肯定,并大为推广。近年来,王晓荣运用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民工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这把“尚方宝剑”,用娴熟的法律知识,通过农民工维权“四招数”,使95%以上的民工欠薪、伤亡案件均在3-5天内得到圆满解决。

  今年,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维权形势更为严峻。“面对如此众多的劳资纠纷,我们这些维权工作者唯有以运用法律武器的智慧、始终站在弱势群体立场上的情怀,勇敢担负起捍卫正义的职责使命。”王晓荣说。

  王晓荣告诉记者,山东枣庄的维权结束后,这周末可以短暂休息,下周他又要马不停蹄赶往河北保定,为当地一起拖欠巴中籍农民工700万元工资的劳务纠纷谈判……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这句诗是对这位一直在路上的“维权勇士”最好的写照。

4/4首页 上一页 2 3 4
关键词阅读: 农民工 最贴心 兄弟 王晓荣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