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记者来到平昌县青凤镇赵垭村。走进村民夏明礼的梨园里,入眼便是硕果累累,一群巴山土鸡在林下嬉戏、啄食。
“这批梨子已经上市了,今年雨水好,梨子产量高、品质好,肯定能卖出个好价钱!”夏明礼一边摘梨一边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赵垭村交通不便,产业支撑缺乏,传统耕作、养殖和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系典型贫困村。夏明礼因儿女上学读书,一直在家务农,“以前种几亩地的粮食,再加养鸡养猪,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供三个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沉重,多年下来,他欠了不少债。
为摆脱困境,夏明礼在房前屋后种上了10亩梨树,但由于资金不足,梨园缺乏科学管理,收入也惨淡,一度令他很苦恼。“我们自己种梨树,规模小,不懂技术,又没有什么销路,根本卖不到几个钱。”
去年,得知村里有专门针对贫困农民提供的扶贫小额贷款时,他顿时觉得有了希望。他从平昌县农业银行了解到,这种扶贫小额贷款不但借贷手续简便、利率低,而且贷款额度能够满足发展产业的需求。
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评级授信,很快夏明礼贷到了5万元,在自家的梨园下面发展起了土鸡养殖。“因为梨园的场地条件非常好,我就在林下养了几百只鸡。”扶贫小额贷款点燃了夏明礼的创业致富梦,也让他对未来信心满满,“通过进一步发展,我打算开个小店或继续扩展产业,相信很快我就能脱贫致富了!”
放款快、利息低的扶贫小额贷款在赵垭村大受欢迎。同夏明礼一样,村民刘治平也申请了贷款,“贷来的5万元钱村上也不做统一安排,非常灵活自由,于是我养了鸡,又养了鱼,我今年的纯利润可达到3万余元!”说到这里,刘治平笑弯了眼。
去年以来,平昌县抓住国家农业银行总行将平昌列为金融扶贫示范县的机遇,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强化信贷资金撬动,实施精准扶贫到户,走出了一条产业先行、金融跟进、多方联动、脱贫致富的金融扶贫的新路子。
据了解,平昌县扶贫小额贷款坚持“因户制宜、量身定做”原则,通过对建卡贫困户授信,贷款额度为2至5万元,并给予5%的贴息。目前在赵垭村,已为12户建卡贫困户发放贷款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