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嘱托 洛娃相当于是我的儿子,要好好照顾,不要让他吃亏。
父亲照顾 洛娃早已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见不着会询问他去哪儿了。
子女表示 三兄妹都意愿一直照顾洛娃。
18年前的秋天,巴中恩阳区的刘润明在房屋附近的一个松林里看到了躺在地上的洛娃,并将其带回家。10年前,刘润明在弥留之际,拉着儿子刘伦玉的手说: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洛娃,不要亏待他。如今,刘伦玉和老伴儿已70多岁,照顾洛娃的事落到了三个子女身上。
遇见陌生的他村民将其带回家
8月13日上午,晚报记者来到巴中恩阳区义兴乡石灶村刘伦玉的家里,他讲述了一家三代照顾洛娃的故事。
1997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刘伦玉的父亲刘润明和母亲背着工具朝稻田里走时,在稻田旁的一个松树林里,发现一名男子躺在稻草堆里。“你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面对刘润明的询问,男子只看着他,不做任何回答。
见该男子旁边有半个吃剩了的水果,父亲估计男子是流浪到此,便让母亲将男子带回家,煮了一碗面条。“看样子,他大概二三十岁。”刘伦玉说。此后,男子没打算从家中离开,父亲便让该男子在家住了下来。通过接触,刘家人才发现,男子不爱说话,智力有些问题,并伴有癫痫病。
刘伦玉说,由于该男子没有任何信息,他又是从他处而来、落脚在此,父亲便按照“落”字的谐音给其取名为“洛娃”。从此,“洛娃”的名字在村里传开。
在刘家人的帮助下,洛娃很快学会了干家务,见到村子的人,他偶尔会主动打招呼,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嗯”,也让刘家人倍感欣慰。
2005年的春天,父亲病倒了,洛娃十分着急。弥留之际,父亲将子孙喊到了床前。“我快不行了,有个事情希望你们答应,洛娃和我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了,也相当于是我的儿子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不要让他吃亏。”刘伦玉含泪答应了。
相处十多年流浪汉成了家中一员
随着家里孩子的长大并外出上班,照顾洛娃的事情落到了70多岁的刘伦玉和老伴的身上,家里平时只有他们三个人。刘伦玉说,这么多年来,洛娃早已成为了家里的一员,有时回家看到洛娃不在,会第一时间询问他去哪儿了。
刘伦玉老伴儿说,以前,洛娃的癫痫病时常发作,家里人虽四处寻药,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发现,洛娃吃了猪血等食物就会发病。此后,家里再也没有吃过猪血等会导致洛娃发病的食物。在邻居张先生眼里,洛娃早已和刘家是一家人,几乎没听过吵闹。
洛娃对刘家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前不久的一天傍晚,突降大雨,院坝里晒了很多玉米,那时刘伦玉夫妻还在田里未回家。洛娃收好玉米后,又急忙拿着雨伞去接刘伦玉夫妇。望着一身湿透的洛娃,夫妻俩很是感动。
洛娃到底多少岁?从何而来?刘伦玉说,当初洛娃才来到家时,自称是河南的,但口音不像河南。“依据相貌判断,洛娃当初来到家的时候,大约二三十岁,现在应该50岁了。”这些年,刘家人也到处打听与洛娃相关的信息,希望让他回到自己的家,见一见亲人,却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