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交警和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上街,宣传药驾危害。
如今,许多市民都知道酒后驾车的危害,但大多数市民却不清楚药驾的危险性,市交警支队民警介绍,服用药物后驾车的危险性不亚于酒驾。那么究竟哪些药物会影响驾驶能力?药驾又有哪些危害呢?
九成驾驶员不清楚药驾危害
日前,吊桥街口发生一起擦挂事故,一辆丰田小桥车将一辆电动车蹭倒,所幸无人员伤亡。经调查,该事故是因轿车司机开车打瞌睡没注意路况所致,打瞌睡的原因不是因为疲劳驾驶,而是司机出门前服了感冒药。
据了解,近年来因药驾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多,但什么是药驾、药驾有哪些危害,大多市民却并未引起重视。针对这一现象,近日,巴中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联合市交警支队,针对城区部分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药驾及其危害性进行了宣传。调查资料显示,9成驾驶员不清楚“药驾”的危害,约5成驾驶员对药驾一无所知,其中不乏驾龄超过6年的“老师傅”。
服用药物后4-6小时候才能驾驶
“有市民认为药驾等同于酒驾,认为药驾只是因部分药品含有酒精成分而引起的交通违章。其实药驾远远不只是这些,药驾的危害丝毫不低于酒驾。”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叶红介绍,药驾是指服用某些药物或保健品后驾车出行的行为。药物和酒精一样,都能削弱人的思维清晰性和判断力,损害人的认知、理解、注意力、平衡、记忆等,如服用感冒药后引起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从药店中了解到,不少感冒药说明书对驾驶进行了提醒,某品牌感冒药的注意事项第三条明确表示: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那么,服药后多久才能进行驾驶呢?叶红介绍,每个人受药物影响的程度不同,根据大多数人耐受性和新陈代谢率,一般需要4至6小时。
对药驾尚无强制处罚措施 交警将加大规劝力度
巴中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民警肖剑介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或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该规定强调了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尚未对其他可导致驾车意外的药物进行强制性限定,因此目前还没有什么处罚的依据。
从市食药监部门了解到,我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药品包括: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等,共2类185种,常见的有曲马多、咖啡因等,但部分能影响驾驶的药物又不在此类限制之内。
目前,我国尚无对药驾鉴别的检测方法和强制性处罚措施,这也导致很多人对药驾不够重视。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拦车检查力度,对服用药物后进行驾车行为予以规劝。同时,提醒驾驶员,在服药后出现嗜睡、眩晕、视物模糊的症状时,不要驾驶车辆,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