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实施“回引工程”推动扶贫攻坚上台阶
“创业还是家乡好!”9月16日,走下平昌县扶贫攻坚回引创业报告会讲坛,马小青在电话上感慨地告诉朋友,她刚刚和听众分享了自己联合134家核桃种植户成立盖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核桃3万余株的创业故事。
报告会上,有6位跟马小青一样的回乡创业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他们是全县400多名回引创业者代表。今年以来,平昌县把回引创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回引工程”,把返乡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推动扶贫攻坚上台阶。
创优软环境营造氛围利回引
土兴镇地处平昌县乡村旅游环线“磨心”的尴尬位置,项目资金去不了、产业兴不起。特别是江土路迟迟修不通,虽只离县城12公里,可比许多的偏远乡镇还要偏远,百姓戏称:“周围一枝花,土兴豆腐渣”。
发展缓慢,人心也就涣散。土兴镇一度在外认知度差、形象不好,形成恶性循环:业主不来,产业不兴,发展更缓慢。镇党委、政府调研后认知到:土兴要发展,纯正民风政风、优化投资软环境是首要。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整治”三大活动,唱响“树正气、正民风、快发展”的主旋律,去年来,回引业主18位,投资3000多万,发展起花椒种植、水产养殖等扶贫攻坚骨干产业。
报告会上,土兴镇党委书记杨超分享了该镇打造投资软环境的故事。平昌县在实施“回引工程”中,把做优回引创业软环境、营造回乡创业氛围摆在了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坚持把软环境作为“生命线”来抓,采取灵活、实际管用的办法,降低门槛、“非禁即入”。着力营造诚信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把效率作为最好的优惠政策和最低的投资成本,设立创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推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采取举办三十二梁回乡创业论坛、平昌县扶贫攻坚回引创业报告会、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访谈等多种形式,旗帜鲜明地唱响“以回引创业论英雄”的舆论导向,营造人人争当回引创业英雄的社会氛围,营造尊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夯实硬环境栽好梧桐待凤归
“柳朱公路的修建,对云笔镇片区的带动非常大,成为20多万群众产业发展的‘黄金道’。”9月17日,正在云台镇龙尾村柳朱公路旁的茶园里查看茶苗长势的蔡方儒介绍。
蔡方儒口中的“柳朱公路”,总长9.667公里,是平昌县推动云笔镇片区回引创业、产业发展打造的上巴达高速的快捷通道。因为这条路的修建,20多年来,一直在西安做建筑、装修工程,年收入两三百万的蔡方儒,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2014年3月毅然停掉西安的生意,回龙尾村投资300多万元,因地制宜组建起秦巴云顶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种植起了2800多亩茶树。
像“柳朱公路”的建设一样,为打造良好的返乡创业硬环境,平昌县推进了路、水、电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新区、进园区、进景区“三进”工程,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建设到哪里。目前已改造老油路300公里,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76公里,“小农水”建设新增灌面1.6万亩,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7处,加快张公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建设,改造输变电线路500公里,全面完成43个乡镇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报告会上,江口镇大运村村支书孙治寿报告的数据就可见一斑:几年来,全村硬化并加宽道路15公里,建耕作路8公里;整治病害塘8口,新建微水池10口,整治渠堰7.7公里,保证了产业发展的用水需求;筹资18万元安装园区用电变压器3台,更换和改善线路3.5公里,建起了电信网络和电商平台,保证了产业发展的用电和网络需求。
凤归产业兴扶贫攻坚上台阶
土兴镇华山村的种养大户罗君,投资500余万元养殖鲟鱼、草鱼等3.5万尾、甲鱼2.8万只,栽植红心蜜柚1.5万株,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户均收入1.8万元。
邱家镇启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王洪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和令人羡慕的高薪,四处融资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土鸡生态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合作养户120余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养殖社与农户双赢。
高峰乡广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永柱,从部队转业后进过国企,当过房地产老板,有了一定积累后从县城回到家乡租赁500余亩田地发展泥鳅,种植枣树,带动周边农户抱团发展。
……
这是报告会上,平昌县返乡创业者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该县农村新型社区、特色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同建”,坚持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扶贫,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形成了“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良好态势。截至8月底,全县回引创业400余人,覆盖43个乡镇175个村274个创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已投资4.6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辐射带动1万多户农户3.6万余人致富,解决就业5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