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新闻频道 > 国内 >正文

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再平衡布局

时间:2015-11-04 21:57:59     作者: mindy    来源:巴中在线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已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全文约6000字“协调”出现了11次,与“创新”等理念相比,其出现的频率不算最高,但其作为“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于补齐中国经济发展短板、平衡经济、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所在。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比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经济的二元结构,以及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等问题: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同步小康?2.5亿城镇外来常住人口如何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如何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提供能力?在“十三五”期间,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势必会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全会提出,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目标,也是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它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总体改善,制度更加定型完善,这样一个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张久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富则国强,国富则民安,“四个全面”之间互有联系、相互促进,是回应人民期待与实现中国梦最实际的战略方针。

  张久民表示,四个全面的战略方针中的“全面”涵盖了许多意义,包括全国不分省市地域的全面,不分人群的全面,不分行业领域的全面,体现了国家力求建设一个平等富饶国家的决心。而全面深化改革,则体现了国家领导层坚持系统思维,通过各个领域的全面整合、协调再平衡发展,为人民谋取最大福利的智慧。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许多矛盾和问题绕不开、躲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从全局进行谋划,协调推进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 [db:关键字]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