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新闻频道 > 巴中新闻 > 要闻导读 >正文

巴中市98个市级部门(单位)8名“第一书记”被召回

时间:2015-11-10 16:45:55     作者: zhangxp    来源:巴中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1月9日,巴中市“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推进会召开,98个市级部门(单位)驻村“第一书记”24名将“培训留任”,8名被“召回”。据悉,自10月下旬以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直工委、市委目督办、市扶贫移民局,组织5个督查组,深入98个市级部门(单位)帮扶村,采取暗访督查、查阅资料、走访贫困户、查看“第一书记”民情日记和考勤记录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到村履职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通过走访和甄别,对“第一书记”驻村时间不足、群众知晓率低、帮扶成效不明显等履职情况进行详细督查。

  召回“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不走过场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是通过‘第一书记’到村履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导新的工作理念,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群众主动投身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第一书记’要始终明确职责定位,坚持责任第一、理念第一、作风第一、业绩第一、能力第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说。

  记者了解到,被召回的“第一书记”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有的属于人岗不适,能力不足;有的是单位业务骨干,无法保证与原单位全脱产;有的工作干得不错,但派出单位为了加大力度,换成专业特长更对口的人员,以便进一步发挥个人优势。

  我市集中召回“第一书记”的不只是98个市级部门(单位)。近日,南江县17位“第一书记”因履职不力,已经被召回。南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督导范围实行末位倒排机制确定10%的同志召回,30%的同志留任培训。对被召回的“第一书记”视情况派到乡镇工作,5年内不得调动。

  逗硬考核“第一书记”戴上“紧箍咒”

  为了严管下派干部,我市制订了一系列制度:“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县(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细化“第一书记”职责任务及年度工作目标,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与“第一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第一书记”工作档案:实行查岗制度,市、县(区)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第一书记’要与选派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原则上吃住在任职村,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日总数的2/3,一般不少于15天。”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社扶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书记”实行工作日志制度,逐项记录每天工作情况。同时,任职村党组织要如实记录“第一书记”到岗情况,乡镇(街道)党(工)委每月审核并报所在县(区)委组织部备案。

  “‘第一书记’考核结果按干部管理权限装入个人档案,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在组织部门看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无疑是给“第一书记”套上了“紧箍咒”。此外,实行“第一书记”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年度考核时,“第一书记”要向任职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述职述廉,接受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3,经组织查证确属不称职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

  问责严厉压力催生新动力

  “第一书记”召回有用吗?在采访中,许多“第一书记”明显感觉压力大了。

  在恩阳区玉山镇青龙村,“第一书记”成诚最近正忙着为村里联系特色水果苗木,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当了‘第一书记’就没有退路了,如果干得不好被中途召回,不仅自己觉得丢脸,还要连累领导。”成诚说,在充满干劲的同时,压力也不小。

  据悉,此次被“召回”的8名“第一书记”,必须在本周内即11月13日前调整到位,并将新调整的“第一书记”报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市扶贫移民局备案。被认定为“培训留任”的“第一书记”,所在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迅速落实整改措施。“第一书记”未与原单位脱钩、不能保证驻村工作时间的,要抓紧时间交接工作,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安心驻村;“第一书记”不熟悉农村工作、抓不住头绪和重点的,或“第一书记”素质不高、能力较弱的,要抓紧组建强有力的驻村工作队,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让“第一书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实践中不断成长。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到帮扶村指导“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亲自传授农村工作方法和群众工作方法,并对“第一书记”在村履职情况开展经常性督查,确保驻村帮扶工作落实落地。

  据悉,2016年1月,市委组织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再次进行全覆盖督查,对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典型,将予以公开曝光。

关键词阅读: 巴中市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