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或职工中的固定工,小集体企业、私营、三资企业职工及个体户业主都没有纳入保障范围。
(2)养老基金来源渠道分两个部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来源于企业生产性收益,并在企业营业外列支。其实质都是来自国家预算。
3)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行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工作的人供养已退休人员。基金的筹资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留积累,易于管理。
(4)以单位为“单位”封闭运行。每个单位只对本单位的退休者负责,表现出显著的单位化特征。
(5)管理制度分立的非统一的制度安排。国家机关与企业职工两个系统并行、分割管理,分割实施。离休、退休制度并行。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缺陷
1、 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人及其利息收人和财政补贴。
2、历史欠债严重,“空帐”运行规模大。
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统帐结合制的转变是一次根本性的体制变革。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 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空帐”运行机制。
3、 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
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退休年龄越高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短,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少。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所以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4、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
养老金的替代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人水平之间的比率。
5、基金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6、尽管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狭窄,但将所有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之内,未免操之过急。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现状仍然不具备将所有人都纳入老年“安全网”的条件。因为经济条件是社会保障运行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保体系就犹如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