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经历罕见冬汛后,水位转为下降状态,湖洲变成万亩“草原”,一片绿意,牛羊成群。截止3月6日18时,鄱阳湖标志站星子水位为9.85米,低于该站10米枯水点位。
由于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鄱阳湖进入枯水位期,大片河滩裸露在外,很多船只因此搁浅。随着气候的逐渐回暖,裸露的河滩上也长出不少青草黄花,因此从远处观望,鄱阳湖就变身成了万亩“草原”,绿意葱葱,春意正浓,成群的牛羊在河滩上吃草,天气不错的话,还有很多游人在绿草上玩耍。
鄱阳湖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也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但是如果鄱阳湖的枯水期水位偏低,就会严重影响沿江、沿湖的工农业和生活取水。
而近几来,鄱阳湖的面积也在逐渐缩小,1954年鄱阳湖洪水湖面(21m水位)是5050平方千公里,1957年为4900平方公里,1976年洪水湖面近为3841平方公里,短短22年间,湖水面积减少1209平方公里。而且,直到现在,鄱阳湖湖面面积一直在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