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本月初,济南市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上述“兜底”构想。
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至少6市出台了类似的“改革失败”“容错机制”,除了济南之外,其余5市都在浙江:杭州、温州、绍兴、金华、义乌。
其中,绍兴市早在去年7月初就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关于督促干部干净高效干事、支持干部履职担当创新的若干意见》《绍兴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追责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启动了“容错”机制。
杭州市则于去年12月发布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昨日,杭州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接受新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该办法主要由杭州市纪委办公厅负责起草,组织部配合,“由于文件下发时间不长,目前主要是进行文件的相关配套落实的工作”。
另据人社部主管的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行容错免责办法以来,对3名领导干部免予追责。
解读1 为何要“容错”?
莫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
较早启动容错机制的浙江绍兴市,去年7月初发布“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之后,绍兴日报于去年7月6日发文《莫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解读称:“枪打出头鸟”,“领头羊”搞不好就会成为“替罪羊”。在这种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激发干部的改革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出头鸟”、“领头羊”吃下“定心丸”——这正是容错免责制度的逻辑和初衷。
济南市委审议通过容错机制相关文件前,2月17日召开的济南市委常务会议听取了起草情况的汇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有利于大力弘扬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的优良作风,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制度保障。
解读2 哪些错能“容”?
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经过集体民主决策程序等
昨日,济南市纪委工作人员接受新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该市的容错机制文件主要由济南市委组织部负责起草,纪委配合。该名工作人员强调:容错免责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违反政策规定。
记者注意到,各市出台的容错机制,均把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排除在外,也就是说,不论任何原因引发了这两类事故,官员都要担责。
此外,官员因不可抗力,导致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符合5方面条件者可减责或免责: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符合中央和本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经过集体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
解读3 由谁来认定?
由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负责
谁来认定某位官员该不该免责?各市规定,“容错机制”的最终裁定,由纪检机关、组织部门负责。
例如济南市规定,免责应按照提出申请、核实认定、报告备案等程序执行,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受理申请后,及时开展调查,作出认定意见,并在确定认定结果后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反馈并予以答复解释;纪检监察机关同时将调查报告和认定结果报同级党委或政府备案。
“纠错”应与“容错”并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容错机制可以鼓励官员有所作为、敢于担当,根除想做“太平官”怕犯错不作为的想法。“要激励党员干部创新、有所作为,就要允许他们犯错,比如由于工作失误、做得不到位以及决策错误等情况,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对于不是主观意愿造成的错误,应该宽容犯错,鼓励创新。同时,也要明确建立相关容错机制,立好边界,依法依规进行”。
竹立家教授强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是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应该是一个整体,二者应该并行,各地在出台容错机制的同时,也应该强化“纠错机制”。任何人、任何政策都无法做到先知先觉,一旦决策不正确,就应该由纠错机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