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告一段落,菲律宾看似“全胜”,但外交关系并非“胜负”那么简单。菲总统杜特尔特近日决定派亲华派总统拉莫斯访华,并召集4位前总统共议南海,足见菲方也意识到“后仲裁时代”中菲面临更大挑战。在仲裁案后,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主任率团访菲,我们特此采访,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审视菲律宾学界、民间对南海仲裁案结果的认识。
观察者网:您去之前,曾提及这次去菲律宾签证遇到了一些麻烦,是什么情况?
许利平: 前几年,我去菲律宾只要一个邀请信就可以了。这一次去的手续比较复杂。最麻烦的就是邀请信,不仅需要菲律宾公证处的公证、律师的亲笔签名,另外还需要签字人的身份证甚至财产证。这个太复杂了,跟之前很不一样。
不过我得到的消息,这个复杂流程并不是在仲裁案之后才有的,应该是从南海问题升温以来就有。主要是学术访问和商务签证,旅游签证还是正常的。
观察者网:您这次出访到菲大等研究机构,和当地学者谈及南海仲裁案时,他们怎么看?
许利平: 从菲律宾方面看,他们认为这次仲裁案菲律宾“完胜”。毕竟他们提出的15项诉求,14项都得到了满足。菲律宾方面当然希望中国能遵守仲裁决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老百姓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普通的菲律宾老百姓对仲裁案具体内容是什么、能给菲律宾带来什么利益并不清楚,对仲裁比较了解的只是极少数。民间更多的是仲裁案胜利后高涨的民族情绪,是一种虚幻的胜利情绪。
观察者网:在和菲律宾民众接触中,他们怎么说南海仲裁案?
许利平: 我们和菲律宾老百姓聊天,很多人根本不关心这个事。像是饭店、餐厅的工作人员,他们也只知道菲律宾赢了,具体内容他们并不清楚。他们也不确定这个仲裁案是不是代表联合国。认为至少和海洋法庭一样,具有约束力。在这一点上,可能一些学者也并没有搞明白。
观察者网:中国对仲裁流程认定为“政治操作”,也有“废纸”的说法。但您说菲律宾学者希望中国遵守仲裁,他们认为仲裁结果有很强的约束性吗?
许利平: 菲律宾的学者是这样看的,他们觉得菲律宾利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灰色地带,维护了自身权益。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没能正视中国的立场,更多地认为他们是这场仲裁案的胜利者。我们可以说这是“司法投机”,但在他们看来,中国很难回避这个判决。
观察者网:目前两国国内都存在民族主义情绪,虽然中国网民说不买香蕉、芒果干,但中菲之间还是要做生意的。要怎么释放这样的情绪?
许利平: 根据我的观察,仲裁案后菲律宾民族主义情绪有一个发酵过程,回归理性冷静要一个过程。
但菲律宾政府,尤其杜特尔特政府还是非常希望跟中国进行和谈,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
菲律宾学者传达出的意思是,南海不应该是中菲之间的问题。有人甚至说,菲律宾对领土并不是那么在乎。像是沙巴,对菲律宾的价值更大,一度也是争议地块。但在阿基诺的母亲科拉松·阿基诺在任时,就放弃了对沙巴的领土诉求。
学者们认为这次中菲南海争端是被利用了,比如他们提到南海仲裁案以后,有人故意派渔民到黄岩岛捕鱼。后面跟着记者,专门去拍。这些渔民是收了媒体钱的,后面有美国人做向导。这么一来就把矛盾扩大化了。但这并不代表菲律宾渔民的态度,这对中菲关系非常不好。
观察者网:“后仲裁时代”,菲律宾怎么看待中菲合作?
许利平: 菲律宾学者认为中菲关系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经贸合作。目前菲律宾60%的人处于贫穷之中。菲律宾很希望中国能开放就业市场,比如对菲佣的配额。他们提出菲佣都会讲英语,有专业的家政服务训练,能弥补中国家政服务业的短板,不会冲击中国的就业市场。
他们也期待中国去投资。杜特尔特最近在讲话中也明确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拖延菲律宾的工业化进程。回想60年代,菲律宾在东盟中实力是最强的,现在由于政治变动、民主化进程,还有些劳工运动导致工业化成本非常高。跟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拉开了很大差距。目前的菲律宾迫切想补上这一课,也希望中国能帮助它。
从这几点上看,中菲关系、中菲合作动力还是蛮足的,这是我个人的观察。
观察者网:菲律宾对中菲合作的期待,从最近杜特尔特派亲华特使、前总统拉莫斯来华也能看出来。您觉得这次拉莫斯访华,会对中菲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许利平: 我觉得拉莫斯访华很重要的一个影响,是让中菲重建互信。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土争端核心还是政治互信的问题。
并且,杜特尔特选择拉莫斯意思也很清楚。俩人是好友,拉莫斯明白杜特尔特的立场。他本人对中国比较了解,他是博鳌论坛理事会的理事长,每年都要来中国。在他任上,中菲之间虽然也有南海争端,但是解决得非常好,把争端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拉莫斯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三点理由让我觉得拉莫斯作为特使是非常合适的。
虽然南海仲裁了,但来总比不来好,建立对话总比没有对话好。谈不谈得出结果是一个问题,能够谈判就是正面的事情。
更多每日焦点新闻资讯关注今日三分钟天下事: 三分钟天下事(2016.8.2) ,每天9点准时更新、欢迎大家收藏和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