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环境更宜居宜业
5月份,南龛大道全面完工通车,市民可经南龛大道直接上南龛山前往将帅碑林、南龛石窟等景点,有效缓解了南坝将军大道车辆通行压力。
纵观全市城乡建设,变化的不仅是城市交通让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今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紧围绕构建现代生态新型城镇体系目标,着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做靓城市环境,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发展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健康发展,城乡市民生活环境也更加宜居。
加大安居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今年我市深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补齐功能短板,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市实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122.25亿元。
上半年,麻柳湾至巴河大桥滨河路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张家河滨河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启动中心城区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启动实施增绿添彩工程,莲花山、九寨山森林公园和津桥湖等湿地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制定全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拟实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4.94亿元。
同时,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年计划开工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63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8万户,建成拆迁安置还房135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已开工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9894套,开工率达到60.5%,其中货币化安置8114套;保障房和棚改历年续建项目基本建成12859套,完成投资45.12亿元。
落地落实政策支持
加快绿色建筑发展
“‘新房九条’出台后,我抓紧机会购买了某楼盘所剩不多的一套现房。”杜涛是农村户口、大学毕业生,这是他购买的首套住房。
今年来,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市继续加大“新房九条”执行力度,围绕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组合施策,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企业让利销售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购房负担,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加大棚改和拆迁还房货币化安置力度,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积极防范市场风险。1-6月,全市新增商品房预售面积179.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5%;商品房销售面积2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1%;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9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28%,可售周期缩短至11个月。
同时,我市出台并实施关于促进和支持建筑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今年来,我市实施“100家建筑房产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帮扶工作机制,加大孵化培育力度,扶持企业提档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内外市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强化建筑业支撑作用。上半年,全市新增资质建筑企业40家,资质升级增项企业19家,预计可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2亿元。我市还积极推行装配式建筑,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6月29日,巴州区清江镇蔡家湾村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一派繁碌。“规划50多户贫困户住房,道路通到家门口,还配套饮水、排污等设施。”施工方介绍。
今年来,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并实施《巴中市新村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农村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优先支持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上半年启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8537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大力推进扶贫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215个村实施“三建四改”和“1+6”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325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在新村建设中,我市高度重视农房质量安全,制定出台了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保障的相关管理规定,健全农房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广购买第三方监理模式,加强选址、设计、建材进场、施工、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监管;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服务指导,强化建筑工匠培训,确保脱贫攻坚住房建设质量安全。4月26日,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科学规划的“巴山新居”、质量过硬的农村住房、产村相融的发展模式让与会人员赞叹不已。(本报记者赵尉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