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走近长沙“福尔摩斯”:一双脚印背后的密码

来源: 潇湘晨报 时间: 2019-03-07 14:35:06

3月5日,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正在实验室里的刑侦技术民警许斌。 图/记者杨旭

柯南·道尔的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大侦探福尔摩斯曾说,“世间的一切就像根链条,我们只需瞧见其中一环,就可知全体的性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冷静判断、准确分析,不止存在于小说里,更存在于现实中——痕迹检验工程师就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一群人。他们不仅能让痕迹“说话”,更能让它们还原整个案发过程。

这是一起案件的中心现场,年近六旬的李大爷满身血迹地倒在厕所,从厕所到大门的地面上有多处血迹,唯一能被提取的关键信息,只有现场遗留的几枚带着血迹的残破脚印,而现场明显有被清理的迹象。勘查民警许斌和同事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脚印拓印好,放进随身携带的工具箱。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场的物证有可能变质或灭失,证据必须尽快提取送检。提取物证后,民警还要将物证拿到实验室进行分类、甄别、检测,他们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是一位刑侦技术民警的工作片段,“技术人员在作案现场的分析就像‘扫雷’游戏一样,用已知推未知”,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痕迹、技术管理中队指导员许斌这样形容痕迹分析工作,“以已知的零星痕迹来推理未知的情况,慢慢将信息拼凑成一个符合逻辑的链条”。

足迹说话

门后灰尘留下脚印,帮助锁定嫌凶

整合残缺的证物信息,分析出犯罪行为和逻辑,为案件侦查找到关键性突破口,这是作为刑侦痕迹技术警察的绝活之一。

许斌回忆,几年前在调查一起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案发现场被人用拖把清理过,能提供的痕迹证据十分有限,排除受害人和进入现场的其他人,唯一能够提取的足迹仅有四枚,且都不完整。

专案组将四枚足迹中相对最完整的一枚送到公安部鞋样库查询,并没有查询出目标鞋样。第二次,四枚足迹全部被送至鞋样库查询,依旧没有结果。破案进程一度陷入僵局之中,“现场到底还有没有遗留痕迹?”许斌并不死心,和同事们再次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一枚遗留在门后角落的脚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许斌告诉记者,在二度勘查的过程中,他注意到现场虽然被清理过,但能看出不少角落都留有灰尘,于是便扩大搜索范围,将“找足迹”的目标,扩展到“找到有灰尘的角落”,而门后角落的灰尘,恰好留住了关键性的脚印。足迹找到了,但依旧无法拼凑出嫌疑人的完整脚印,在各项摸排工作及视频侦查无明显进展的情况下,技术人员重新对现场鞋印进行分析,“嫌疑人大致是中等体型,个头1.7米左右”。同时,长期对足迹学的研究经验也很快让许斌和他的同事推论出,嫌疑人穿着的是运动鞋或者板鞋。随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所有残缺足迹进行处理后,组合出4种可能的鞋底花纹,第三次发送查询,终于查到了涉案鞋种为“乔丹”牌板鞋。

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关键信息,侦查员很快在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视频中,锁定了嫌疑人李某,并将其抓捕归案。李某事后交代,自己是受害者的邻居,得知受害人李大爷长期独居,且身边留有不少现金,便起了盗窃的心思。案发当天,他躲在门后准备盗窃,不料却被正在休息的李大爷发现。由于当时很害怕,遂将李大爷杀害。

断痕寻凶

上百次模拟实验,画出作案轨迹图

找寻到现场重要痕迹,等于找到破案的突破口,但如何将它与犯罪过程联系起来,并最终能成为证明嫌疑人作案的证据,同样需要经验的支撑。

2014年,警方接到报警,在长沙望城区有多处农宅发生盗窃事件,案发现场的痕迹显示,嫌疑人将防护窗钢管剪断后,入室进行盗窃。“嫌疑人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戴着手套作案,现场提取不到手指印。”许斌将侦查重点放在了被剪断的钢管上,和寻常的剪钢管的手法略有不同,这起案件中的钢管破坏程度较重,一段钢管有半截都被剪扁,钢管表面还遗留着被夹过的齿印。

为了模拟还原犯罪现场,许斌买来新的钢管,在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模拟嫌疑人剪钢管的动作。上百次的模拟还原后,许斌判断出嫌疑人的作案工具和作案时的动作,并将多起入室盗窃案串并起来分析,发现嫌疑人作案地点选择的特殊性。

串并多起案件后,许斌发现,嫌疑人喜欢选择有公共交通工具经过的地方作案。由此推断,一条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市县的犯罪轨迹渐渐浮现出来,而此时,技术人员也从侦查专案组得到消息反馈,嫌疑人通常选择凌晨作案,每次下手的地点都相距不远,一旦被人发现响动便停止作案,但仍会在附近下手。根据这些细节,许斌分析出,嫌疑人作案受时间、地点限制,乘坐大巴到处作案的可能性最大。结合这些信息点,警方最终在去年将嫌疑人张某抓获。

侧影

没有足够的热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一枚普通的脚印,是无意间触碰留下的印记,还是隐藏着大案要案的信息?它就像一个洞悉一切却又隐藏很深的密码。而痕迹检验专家许斌和他的同事们,就是破译密码、让痕迹“开口说话”的人。

能够捕捉到残缺痕迹之中的信息点,离不开日常生活中对于微小痕迹的反复研究。在长沙市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的办公楼里,藏着痕迹技术民警们的破案“秘籍”,足迹检验室、工具痕迹室、光学检验室不仅是许斌和同事们的办案场所,也是他们日常反复模拟的实验室。

在足迹实验室中的陈列架上,各种花纹的鞋底陈列在展台上,既有成型的鞋子,也有鞋底模型,而反复的模拟、训练,则是许斌和他的同事们能够极快捕捉“鞋底的秘密”的关键。记者注意到,在足迹检验室还有三条用不同材质铺就的“地板”。许斌介绍,不同的人穿上同样的鞋,遗留下的足迹不一样;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地板上遗留的足迹也可能不一。在日常的模拟训练中,许斌和同事们经常会穿着不一样的鞋子,反复在这三块地板上行走,然后分析足迹的不同。

“我们和别人的区别在于,别人是在看,我们是在观察,这两者有不同。”从警校毕业工作8年,许斌一直记得师傅殷成刚的这句话,“痕迹工作不同于一般刑事侦查的办案方式,除了犯罪现场,打交道最多的还是冰冷的设备、仪器、证物,没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喜欢,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本报记者陈诗娴实习生张梓凡长沙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