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实践经验 共筑制造业发展高地
成工重工(遂宁)机械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装载机。全媒体记者刘昌松摄
遂宁高新区托璞勒自动化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内,工人在紧张有序地组装设备。全媒体记者梁惠摄
3月2日,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研判发展形势,总结实践经验,安排部署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居区、大英县、遂宁高新区和蜂巢能源科技相关人员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围绕锂电产业这个“一号工程”,总结了政策支持、部门协作等方面经验,提出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安居区、大英县、遂宁高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总结了县域经济、园区发展的成效和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措施。蜂巢能源科技从新型化、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等方面,给大家分享了锂电池发展的前沿科技和蜂巢能源遂宁项目的基本情况,让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项目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锂业之都
我市锚定“一号工程”精准发力做大做强“锂业之都”
成功引进蜂巢能源、龙蟠科技、天劲动力等系列重点项目落户遂宁;拥有包括盛新锂能、四川路桥、富临精工等13家上市公司在内企业投资各类锂电项目60余个,总投资额达600亿元以上;天齐锂业、四川裕能、新锂想等重点企业加速释放产能……全市锂电及新材料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年均增速50%以上。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大力推进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加速突破,目前已基本建成“锂矿资源开发—基础锂盐加工—电池关键材料生产—电芯制造与管理—梯级开发与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全国发展锂电全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期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突出抓好锂电及新材料、油气盐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锚定“一号工程”精准发力,千方百计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9.3%的高速增长,位列全省第4位。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平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二是得益于精准产业政策支持,三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发展共识。近年来,省政府将我市的锂电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纳入《四川省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省发改、经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精准电价政策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我市也先后出台《遂宁市支持锂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遂宁市支持锂电产业人才发展的十三条措施》等文件,政策引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全市上下一心、凝聚合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同市发改委、市经济合作局、市财政金融部门共同争取推进精准电价政策落实、共同筹办产业大会促进项目落地、共同争取产业基金组建。同时与市委组织部、自规、环保、国网供电、明星电力等部门一起,全力做好人才、土地、环保、电力等要素保障。
特色工业
安居区用好“三大法宝”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特色工业示范区
2020年,安居区在全力建设成渝地区特色工业示范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看速度,经济增长持续领跑。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连续七年排位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43.2%,对GDP的贡献率达60.3%,为GDP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速连续两年排位全市第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看规模,主导产业持续壮大。2020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267亿元,签约个数居全市第一、投资总额全市第二;四川裕能等10个总投资160.1亿元锂电及新材料产业项目落户安居,全区锂电及新材料产业项目达到16个;四川江淮成为燃油和新能源汽车双资质生产企业,“安居造”新能源轻卡实现量产并首次出口非洲。
看服务,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区坚持新官理旧账、兑现重于承诺,近三年累计兑现工业发展各类奖励扶持资金1.32亿元;推行工业项目容缺办理,强化四级调度,2020年28个签约项目当年开工12个、投产5个,其中四川裕能从签约到投产不足5个月时间,刷新了“安居速度”。
之所以带来这样的变化,取得这样的成绩,安居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军认为,关键用好了“三大法宝”:一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紧盯盯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建设成渝地区特色工业示范区”重大使命,把产业兴区、制造业强区战略作为安居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选择、必然选择。二是始终树牢亲商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心同向,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让干部的“不安逸”成为企业家们的“安逸”。三是始终鲜明实干导向,让用项目发言、用数据说话、用排位打表成为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吴军表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安居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赋予的“建设成渝地区特色工业示范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打造遂潼一体化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以“‘三化’抓规划布局、‘三链’抓招强引优、‘三度’抓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产业
蜂巢能源集聚新动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27日,总投资71亿元的蜂巢能源“2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落户遂宁经开区。作为遂宁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将致力打造成为集新材料、动力电池及系统为一体的全球高端OME产业基地。
“遂宁是一座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这里具有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亲商爱商的营商环境、热情真诚的干部群众。”蜂巢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永旺如是评价。
杨永旺告诉记者,在与遂宁经开区签约第二天,就完成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项目立项、第一宗土地挂牌,第三天完成环评、地勘设计进场,3月1日土地已经成功摘牌。“项目进展速度之快,远超我们的预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落户遂宁、扎根经开的决心和信心。”
锂电产业是我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蜂巢能源挥师入川、落户遂宁,肩负着勇扛遂宁锂电产业发展大旗、打造龙头企业的光荣使命。
“遂宁推进新兴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理念,与蜂巢能源追求高标准、智能化、环保型工厂,做车规级电池引领者的战略目标是高度契合的。”杨永旺表示,蜂巢能源落户遂宁的“2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也必将与时俱进,致力于对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追求,通过对需求的大数据分析来建立智能化的产线和仓储物流系统,从而实现供应链需求和园区物流的智能管控,实现产品开发与制造的智能管控,最后实现遂宁工厂的整体智能化与高端化。
记者了解到,遂宁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锂业之都”称号,目前已招引天齐锂业、盛屯矿业等锂电及新材料企业40余家,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
在杨永旺看来,未来,蜂巢能源也将会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上作出重大贡献,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构建完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为遂宁集聚新动能、创造新财富、增添新名片,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绿色化工
大英县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助推化工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对此,大英县围绕“遂宁市加速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努力建设联动成渝的绿色化工枢纽基地。
“大英每年可生产高端聚烯烃、新型工程塑料、精细化工等高端化工产品约280万吨,为泸天化、川能投、天齐锂业、重庆万凯、万华眉山、通威晶硅等川渝企业提供所需的优质原料。”在大英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铭超看来,大英兼具天然气资源优势和盛马石化产业基础,是四川发展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的理想之地。
据悉,四川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选址于大英经开区化工园区,计划总投资1234亿元,总占地面积2.22万余亩。分近期(到2023年)、远期(到2026年)两阶段实施,主要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渝地区市场所需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080亿元、年利税1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约2700亿元,带动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要高质量发展化工产业,必须向“绿色”转型。
胡铭超说,盛马化工已具备每年39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正大力实施“减油增化”战略。基地将发展炼油和石化下游两个子版块,远期规划油品加工能力每年可达到1000万吨,主要生产高端改性沥青、ABS、高端聚烯烃及环氧乙烷等先进材料。而天然气方面,大英将结合我省“气大庆”建设有利契机,科学设置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合成气、PC、尼龙66四条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加速自然资源向应用产业转化,每年可实现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51.21亿立方米。
胡铭超表示,下一步,大英县将对标长兴岛、曹妃甸、连云港等国家7大现代石化基地,高质量做好前期工作,高水平布局产业链,高标准推动基地早日建成达效,为遂宁打造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强市贡献更大力量。
产业协同
遂宁高新区打造开放合作新示范
2020年12月,遂宁高新区成功获批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随着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的公布,遂潼高新区的产业共建发展之路正式开启。
记者了解到,遂潼高新区将联合建设遂潼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园区将按照“两区三园、七片协同”布局,形成多点迸发、共建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力争到2023年,打造成为产业协同联动先行示范、创新创业合作先行示范、体制机制创新先行示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园区建设,产业是基础。近年来,遂宁高新区已引进的35个、总投资352亿元的重大项目中,上达电子、中国电子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3%,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422”产业格局加快构建。
“我们将巩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深化与潼南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以上达电子、富士康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两地产业上下游联动,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共同构建‘两区三园、七片协同’产业发展格局。”遂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牛斌介绍道。
在牛斌看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培育“策源地”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成功获批全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国、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孵化面积超2万平方米,集聚华瓷科技等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与四川大学等21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引进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成果转化机构,正加快推进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落地建设。
牛斌说,高新区将加强与潼南高新区交流协作,抢抓纳入科技部高新区升级调研名单机遇,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共同打造川渝毗邻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变为现实,还任重道远。”牛斌表示,高新区决心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站高谋远、相向而行、创新而为,在建设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中勇立新功。
(全媒体记者王维 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