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两个月大患儿接受手术 两学科倾心联动守护

来源: 遂宁新闻网 时间: 2021-05-18 08:00:37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救了孩子!”市民何女士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从出生前的细心产检指导到出生后严密随访,再到制定科学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手术,近日,何女士两个月大的女儿花花(化名)终于从遂宁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了。

常规产检 查出胎儿患先天疾病

花花是什么时候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

据花花的妈妈何女士讲述,在一次常规产检时,彩超检查提示:胎儿头围及股骨长明显小于孕周,胆总管囊状扩张。拿着报告,何女士找到了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晓芳。

“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环节,像这种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胎儿,我们建议通过羊水穿刺进行科学诊断,避免‘问题胎儿’诞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晓芳说到。

在刘晓芳的建议下,何女士接受了进一步检查,最终排除了胎儿患有基因或染色体方面的遗传性疾病,而是单纯的结构畸形。排除遗传性疾病后,何女士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继续妊娠分娩。

随后,产前诊断中心医生为何女士及宝宝制定了产前随访和检查方案,何女士转入小儿外科胎儿结构畸形门诊进一步诊断,小儿外科的医生根据产前诊断结果,为其评估了病情,制定了随访和后续治疗方案。

“对于花花这样的先天性疾病患儿,产前诊断中心和小儿外科两个学科紧密配合,共同为其评估病情和诊治,体现了MDT(多学科治疗)的优越性,为母亲和孩子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小儿外科主任杨平表示。

在两个学科的共同关注下,何女士后续进行了两次产前咨询和相关检查。今年2月5日,花花在遂宁市中心医院顺利出生,彩超提示其胆总管直径3.5cm,确诊为先天性小儿胆总管囊肿,这预示着花花一出生就要面临肝功能损害、胆道穿孔、自发性出血、营养不良甚至癌变的风险,根治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考虑到患儿年龄太小,承受手术风险大,医生不提倡在新生儿期实施手术,建议随访观察。

囊肿不断增大 手术挽救患儿生命

花花在小儿外科随访治疗一个多月后,医生发现其胆总管囊肿不断增大,并出现肝功能损害,病情恶化快,4月16日入院检查,其胆总管直径已达6.2cm,身体各项指标都很不好,需要提前进行手术。

“花花的病情发展太快,如果拖下去情况将更危险!”杨平介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一般在出生3-6个月后,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杨平立即组织小儿外科医生就花花的病情展开讨论,还借助西南儿外科联盟平台,与多位小儿外科专家进行研究探讨,最终决定为其实施手术。

4月19日,小儿外科再次对花花的病情进行全科室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将详细情况告知家长。

4月20日上午9点,花花被送进手术室,杨平主刀,邓睿、徐东、陈强三位医生配合,在全麻下为其实施了全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部胆肠吻合、肠切除、肠吻合、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肝组织活检、腹腔引流术。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结束,术后花花被送到儿童监护室监护治疗。据了解,花花是该院目前接受该手术年龄最小的患者。

4月21日,花花从儿童监护室转入小儿外科普通病房。经过多日的术后支持治疗后,花花肝肾功能及其他各项指标逐渐趋近正常,于近日康复出院。

(全媒体记者 黄尧)

标签: 两个 患儿 接受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