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 中新网新疆 时间: 2022-04-03 14:29:06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3日电(王改艳 张超)为坚定坚决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哈密市、伊州区关于粮食安全以及初级农产品保障供给系列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在经济工作的“压舱石”作用,伊州区沁城乡谋划发展农业经济,以“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确保全乡农业稳产增产、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稳步增收。

4月1日,沁城乡城东村二队村民王建仁正在地里播撒春小麦,为提高产量,他特地订购了600公斤的新春41号新品种春小麦。王建仁告诉记者,国家政策好,补贴高,自己的24亩地今年全部种上了春小麦。

随着地温的提升,眼下沁城乡到了小麦、玉米种植的重要时期,在农田,随处可见大型机械在紧张地忙碌着,翻地、施肥、平地、播种,勾勒出一幅抢抓农时、人勤春早的美丽图景。城东村一队村民关云岩种植有75亩地,今年提前进行了规划,15亩地种植春小麦,60亩地种植玉米,种子、化肥、薄膜、滴灌带已经全部储备到位。

为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重任,沁城乡把春小麦、玉米种植作为当前农业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多措并举推进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扩种,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的要求,做到应种尽种、优种适种、宜种尽种。

为全力抓好春播和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工作,沁城乡还邀请伊州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来乡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宣讲和田间技术指导,并对辖区内的农资店进行走访,查看物资储备,种子、化肥的生产厂家,备案号,登记证,产品包装图片等重要信息,确保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农资。“我店里储备的二铵也就是160吨,尿素有个100吨,满足全乡50%的用户吧。可能七八千亩地”陈生俊说。

沁城乡还依托特有的气候及区位优势,鼓励村民进一步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同时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与推广,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对接商业银行适当放宽小额助农贷款申报条件,鼓励畜禽养殖大户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哈密市活畜贷款试点项目,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识打造诸如“沁城羊肉”、“沁城土鸡”等本土品牌,通过“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沁城乡副乡长 宋科平告诉记者,他们第一真正是种粮,种好粮,第二个是积极去扩大牲畜的规模化养殖,目前这边牲畜的存栏量是47000头,大畜加小畜,目前他们要开展的工作是通过农发中心的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去满足老百姓的牲畜转场的需求,及时开展春季的畜级安全病的防控。

据了解,沁城乡还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整治为抓手,持续优化乡容村貌环境,坚持以每周五环境清洁日、每月20日创城日、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为载体,组织村民落实院内院外“六件事”,做到环境卫生整治无死角、无遗漏,创建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结合沁城乡自然环境优势,打造以“夏纳凉+田园牧场风光+农家餐饮+销售畜禽养殖产品”为主题的民宿旅游业态,鼓励村民办民宿、农家乐,以太阳沟、白山岩画、观音山等旅游资源,以点带面,构建民宿、观光、美食、文化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多措并举将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稳步增收。

“结合沁城乡本土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具体工作就是去盘活各村委会目前空置的房屋,然后通过对其改造,提升,使其具备有接待基础。动员通过技术培训的老百姓,在本村提供入驻到整修的建筑内,使村级具有接待旅客能力,从而带动沁城乡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销售。”宋科平说。

标签: 振兴发展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