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英吉沙小刀:一生锋利

来源: 中新网新疆 时间: 2022-04-21 13:24:21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1日电 英吉沙县,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

英吉沙这座“新城”的“老手艺”是铸刀,六十六岁的胡普尔·热合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的国家级传承人。今天,胡普尔·热合曼的两个徒弟请他指导,要对一种难度很高的刀刃花纹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新疆英吉沙小刀、甘肃保安腰刀、云南户撒刀,并称为中国边塞三大名刀。英吉沙小刀的团打与手工雕花工艺极为出众,刀身上的精美铜胎花纹,更让人爱不释手。

英吉沙小刀的生产历史约有480年。当地男子佩带小刀的习俗,大多源于游牧生活需要,打猎、切肉、吃瓜、切馕、修理鞍具、制作套具等等,都离不开一把锋利的小刀。

胡普尔·热合曼一生铸刀,是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的领头人。上世纪90年代,他担任英吉沙县小刀厂首任厂长,带领村民将英吉沙小刀变成了一个产业。如今,喀拉巴什兰干村300多户农民中,就有100多户从事英吉沙小刀的制作与销售,村里还成立了英吉沙小刀合作社,不断壮大这个产业。

小刀源自生活而制造,又被工匠们审美化创造,衍生出各种造型,并用黄铜、白银、玉料、骨石等镶嵌刀柄,刻上民族特色图案。他们大胆创新,使小刀的质量与工艺不断提升。英吉沙小刀名声越来越大,远销国内及世界各地。

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讲究,尤其是刀柄和刀鞘。英吉沙小刀用最好的钢制成,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造物的最高境界,就是巧夺天工与自然而然。

胡普尔·热合曼说:“英吉沙小刀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的责任也大得很,一个是传下来,还有一个是传承人培养,传承下去。”

英吉沙小刀在从前只是非遗“老手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刀在今天又成了文旅“大产业”。2013年,英吉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旅游产业开发,专门对喀拉巴什兰干村房屋、街景及内部功能分区改造,推出了特色小刀村景区,集小刀制作、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成为新疆休闲度假、消费购物别具一格的景区。

进入互联网时代,英吉沙小刀还开通电商,就地购买,邮寄全国,让来到英吉沙的国内外游客满载而归。

从古至今,赞美英吉沙小刀的诗句有很多。

诗人李宏在《英吉沙小刀》一诗中写道:英吉沙小刀是力的化身,沙海、戈壁是刀的铁砧,盐碱、冰凌是淬火的水源,黄风和土雨是十八磅的锤,锻打出英吉沙小刀的刚毅和灵魂。

其实,英吉沙小刀之所以传世,还有一项独门秘技——以舌开刀,相当于以吻封箴,更是近乎于爱情的狂热。

从古代丝路驿站的老手艺,到今天乡村振兴的新产业,英吉沙小刀的传承经久不衰,它承载着英吉沙人数百年传承的艺术追求与致富梦想,开启新征程,铸就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生锋利,那是缘自热爱才有的奇迹。

标签: 英吉沙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