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两会丨枢纽优势、美好教育、绿色屏障……一组关键词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球球精选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1月4日上午,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会议听取了市长何雄所作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2022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及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来一起看看报告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 关键词【增长】
(资料图)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6%,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及省定目标。
◆关键词【深度融合】
稳步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深度融合
1.大力引进国家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
2.推进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10个重大科创研发项目加快落地;
3.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力争新引进头部企业20个、省内外科技企业及高质量研发团队30个以上。
◆关键词【枢纽优势】
巩固扩大枢纽优势
1.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继续办好“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2.建成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争取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
3.加快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郑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运航线,打造南至东南亚,北至俄罗斯、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60万吨。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2800列,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4.办好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推进海外仓全球化布局,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250亿元。海铁联运到发集装箱3万标箱。
◆关键词【完善设施】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编制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开工建设轨道交通S2线;
2.开工渠南路新郑段等15条道路,开通金水路西延等10条道路;
3.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44公里、燃气管网2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排水管网25公里,为170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
4.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
5.新建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游园40个、道路廊道绿化40条,完成花园路、中原西路示范性绿道提升工程;
6.实施南水北调十八里河退水利用、圃田泽水循环等一批水网优化项目,完成49处城市道路积水点治理,推进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快西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关键词【行走郑州】
塑造“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品牌
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和文创园区,提升动漫、文创品牌影响力。
2.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打造“穿越中华文明人5000年”沉浸式体验场景。
3.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宋陵遗址公园、双槐树大遗址保护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郑州纪念馆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4.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届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十三届国际少林武水节等,积极申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
◆关键词【绿色屏障】
加快打造绿色屏障
1.实施新一轮黄河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
2.推动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二期和市级管理平台建设;
3.深化河湖长制,打造1条省级、10条市级幸福河湖;
4.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巩固黄河流域专项行动整治成果,推深做实林长制,建设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
5.启动第二动物园、第二植物园建设,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关键词【美好教育】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
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培育优质教育集团;
2.实施教育英才计划,年内引进培育中小学优秀校长50名、优秀教师500名;
3.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用16所,持续推进高中段学校建设;
4.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升本,持续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健康郑州】
持续建设健康郑州
1.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七院滨河院区等项目建设。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名以上,打造品牌学科30个。申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3.建设1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中医学科诊疗(培育)中心,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50%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95%以上,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诊断机构质控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