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汇聚合力 实打实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每一项工作
四川汇聚各方力量 实打实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每一项工作
12月11日召开的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提出,要下足“绣花”功夫,采取有力举措,付出超常努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会议明确,攻坚力量务必到位。四川省将在巩固45个深度贫困县现有帮扶力量的基础上,从省领导到省直部门,再到高校、医院、国企和金融机构,全面加强帮扶力量。
汇聚合力
坚决打赢硬仗中的硬仗
深度贫困地区帮扶工作再度加码,帮扶力量增强后,如何高效统筹、督促指导?记者采访了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降初。
为深贫区端出“硬菜”精准调配帮扶资源到村到户
会议提出,四川省脱贫攻坚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省脱贫办数据显示,全省藏区彝区目前还有45个深度贫困县、3993个贫困村和76.5万贫困人口。
“不仅量大面广,四川省藏区彝区都是‘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相互交织,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降初介绍,同时一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一些政策举措落实不力,一些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扶贫专家表示,攻克四川深度贫困堡垒,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现在到2020年满打满算也只有3年时间了,必须背水一战、决战决胜。
压力空前,但四川省深贫县脱贫奔康也面临改写贫困历史的重大机遇。
最近,中央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和特殊政策给予支持。同时,经过这些年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四川省也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策举措,建设了一支经验丰富、敢打胜仗的工作队伍。特别是坚持帮扶工作“先难后易”、脱贫摘帽“先易后难”,为集中力量发起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省内省外各方面资源力量都汇聚到深度贫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精心构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和政策支撑,深入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彝区“十大扶贫工程”和17条特殊支持政策。今年,四川省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并明确提出“三增一免”总体要求。还将分年度细化制定住房安全、产业就业等若干专项实施方案,构建起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拿出了干货、端出了“硬菜”,做到帮扶资源到村到户精准调配,脱贫政策措施细化实化,可操作、能落实。
统筹协调帮扶力量 用好考核指挥棒
帮扶力量增加,统筹协调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对此,省脱贫攻坚办将建立不同层级的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级领导同志、省直牵头部门(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省内对口帮扶市县等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集有关方面人员沟通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通过一系列举措密集部署、强力推动。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深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上来,全省上下形成集中力量、攥紧拳头攻克‘坚中之坚’的脱贫攻坚态势。”降初表示。
做好协调工作的同时,省脱贫攻坚办还将做好业务指导、情况收集、分析汇总等工作。据了解,四川省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法,各帮扶力量要分别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一项项抓紧抓实。
同时建立起情况报告制度,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国资委、四川银监局要分别汇总对口帮扶市县、省直部门(单位)、高校、医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帮扶工作情况,每季度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书面报告,确保各项帮扶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为更好突出脱贫成效,四川省还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坚持行业扶贫统筹谋划在部门、组织实施在部门、督查考核在部门,做到主业主抓、主责主担。四川省将在组织领导、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三方面,对定点扶贫45个深度贫困县的省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并对结果通报表扬或批评,以达到奖惩作用。(记者 侯冲 李淼)
教育扶贫
盯住最困难地区和群体解决最急的问题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指出,要把高校帮扶做得更有成效,要围绕教育扶贫持续攻坚。12月11日,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川大、川农大、川师大等高校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实际行动谱写教育扶贫工作壮丽篇章。
人、财、物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倾斜
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表示,教育脱贫攻坚既是政治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现在正是“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也是“打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全省教育系统将盯住最困难的地区,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过硬手段和超常举措,集中发力,全力攻关。
朱世宏说,四川省的教育脱贫攻坚要走向深入,必须聚焦“四个重点”,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聚力重点任务集中攻坚;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政策落地的创造性实效性;坚持合力攻坚,最大限度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坚持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最新出炉的《四川省教育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教育扶贫将坚持与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同频共振,人、财、物重点向摘帽县、退出村、脱贫群众倾斜,向深度贫困县倾斜,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和办学质量,进一步缩小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县与经济发达地区办学差距。
明年,四川省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任务,帮助全省161个扶贫任务县的100.62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解决就学困难,不因贫失学。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40万平方米,购置5亿元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创新民族地区“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在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开展“9+5”免费教育试点。针对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所需,实施乡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启动实施贫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计划,组织四川省高职院校实行单独划线、单独批次录取,招收贫困地区学生1200名。
高校担当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省内多所高校负责人一致表示,要切实承担起服务社会助力全面小康的责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倾情倾心倾力做好扶贫工作。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表示,川大主动担当一流大学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探索精准扶贫“川大模式”。川大将要围绕“精准”,进一步加大对口扶贫力度,重点拓展教育扶助力度,与岳池和甘洛一道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川农大党委书记邓良基认为,作为农业高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要全面做好人才技术培训和不同扶贫单元的示范带动工作,把扶贫县区的农户脱贫工作做实做到位,为全省扶贫攻坚和农业转型升级贡献川农力量。
四川师范大学承担了甘孜州理塘县江达村精准扶贫、凉山州普格县教育扶贫工作。学校党委书记丁任重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深度贫困县建立科研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定向招收一批当地大学生,为深度贫困地区培养师范生,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教支医支农志愿服务活动。(记者 江芸涵)
健康扶贫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扶贫攻坚力度,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卫生人才振兴工程,启动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对口支援精准‘传帮带’工程,推进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强化藏区包虫病防治,按照五个‘务必到位’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12月11日下午,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后,省卫生计生委立即召开了贯彻落实会议,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对全省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提出新的要求。
12月11日,沈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对口支援效果不好,突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省卫生计生委深入调研,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
下沉优质资源精准传帮带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系统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县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四项工程,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工程”,支持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提标创等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脱贫摘帽全部达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增量提质工程,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实施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编制,加大专项培训力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免费培养等项目重点向45个深度贫困县倾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将落实“四项基金”,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卫生人才队伍。
实施优质资源下沉精准传帮带工程,组织内地三甲乙医院全覆盖深度对口支援,确保45个深度贫困县的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执法监督机构都有相应的帮扶力量进行帮扶,签订师带徒关系,转变以往对口支援主要是顶岗帮忙干活的模式,改为主要是培训当地人员,提升当地水平。
贫困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实现深度贫困县人民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各科室能力的全面提升。建立起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强化强口帮扶,大病集中救治,远程诊疗、巡回诊疗和义诊活动。
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
全覆盖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和“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100%,县域内就诊率95%以上,在确保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的基础上,财政出资设立特殊困难补助,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的帮扶力度和综合效益,确保病有所医,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补齐资金缺口,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艾滋病、包虫病、大骨节病、高原性心脏病等综合防治和健康管理质量和效果,确保贫困慢性病患者得到长期、有效、低花费的治疗,促进劳动力恢复和就业脱贫。进一步将健康融入农民夜校,“四好村”建设相关工作,全面推进卫生家庭和健康红旗能手评比活动,持续强化贫困群众健康生活和卫生习惯养成。
沈骥说,健康扶贫已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都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扶贫的重要性,精细列出健康扶贫任务清单、工作台账,落实责任制,倒排工期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记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