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 >

百名记者进百村|走进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

来源: 遂宁新闻网 时间: 2021-02-24 08:31:11

2月24日遂宁日报08版

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的脱贫“秘籍”——

党建引领促脱贫产业强村助振兴

村名片

宝塔村位于遂宁市城区南面,距船山区龙凤镇政府6.6公里。该村由原龙凤镇冬春村和宝塔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7亩。脱贫攻坚以来,宝塔村秉持“党建引领、产业强村”理念,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2月22日,宝塔村业主正在耕作土地,准备种植蔬菜。

大事记

●2014年,宝塔村(原冬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以来,宝塔村(原冬春村)在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引进生态蓝莓等特色种植业,全村面貌迅速发生改变。

●2018年,宝塔村(原冬春村)成功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

●2019年,宝塔村全部贫困村民实现脱贫摘帽。

乡村振兴路

新栽种的柑橘苗长势正旺,蔬菜基地内,旋耕机正挥动臂头,村里的幸福新农村文化院坝内,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在健身器材上锻炼……2月22日下午,在早春暖阳的照射下,宝塔村显得格外整洁、秀丽,一派村美业旺的新农村发展景象令记者倍感振奋。 

脱贫攻坚,让宝塔村完成了由省级贫困村向美丽新农村的蜕变。脱贫攻坚以来,宝塔村围绕“党建引领促脱贫、产业强村助振兴”主题,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邻里和、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勾画出一幅“美丽生态、村和业兴、宜居幸福”的美好画卷。

1 路通了村美了

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整治后的沟渠内,流水潺潺且水质清澈;围绕产业而建的生产路,从田间蜿蜒到坡顶;坡上蓄水池蓄满雨水,以备农时灌溉之需。 

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薄弱曾是宝塔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修道路、建水利,脱贫攻坚以来,在市、区帮扶部门和龙凤镇的大力支持下,宝塔村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据统计,脱贫攻坚以来,宝塔村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以“路网水电中心”为重点,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人畜饮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产业设施、旅游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得到增强。 

“以前,完全不敢想象村里会建设得这样漂亮。”村民袁乃财感慨,水泥路通村达户,村级卫生室让群众小病不出村,脱贫攻坚让村里一天天变亮丽,也让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2 党建引领促发展

基层支部成村民“主心骨”

“这是村集体新引进业主签发的土地流转协议,希望大家了解支持,土地承包金将在每年2月底定期支付。”2月22日下午,宝塔村第一书记左卫东和村干部进村入户,就村上发展产业的措施和涉及村民相关收益的情况进行宣传,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基层战斗堡垒发挥了中坚作用。宝塔村始终着眼于实现率先脱贫、辐射带动和经验引领,以“双推进”为抓手,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脱贫攻坚以来,宝塔村深入实施“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支部带头监督,党员先行先试,大力引进生态蓝莓等特色种植业,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实现富民强村。 

不仅如此,宝塔村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实施党员示范工程,把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领、带、促、推”等方式,带领群众“拔穷根”“破穷障”,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经济发展互动共融的新路子。 

目前,宝塔村发展农村致富党员带头人3名,辐射带动2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党员干部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村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村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3 拓宽产业增收门路

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宝塔村果林基地内,新栽下去的柑橘苗长势正旺,村民邓怀秀正忙着进行管理。“活路轻松,每天能挣50-60元。”能够在家门口务工挣钱,邓怀秀很满足。 

眼前的这片果林基地是2020年新建立的,栽种柑橘250亩、脆梨10亩、优质李子40亩。“预计2023年果林进入丰产成熟期,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据宝塔村职业村支书李坤介绍,果林基地总投资260万元,村集体争取100万元项目资金入股,业主投入160万元,基地常年解决20余名村民务工,每年的务工支出在50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果林由宝塔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业主代九林合作社联合成立的宏林川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经营。果树成长期,业主每年支付村集体5万元,果林产生效益后,村集体按照投入将获得40%的分红,确保全村村民获得实惠。 

记者了解到,宝塔村正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既确保村集体经济壮大,也稳定促进村民增收。今年,村里新引进佳合天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7亩发展特色蔬菜种植。 

“我们正积极加快土地流转,不断壮大果蔬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李坤介绍,宝塔村探索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以村级合作社的名义向村民流转手中的承包地,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统一起来,由村集体统一招引业主进行规模化经营,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目前,宝塔村已确定大力发展果蔬产业的基调,加大招引、发展果蔬产业力度,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采摘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月22日,宝塔村村委会干部与农户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合同。

机制创新记

实施三级管理机制

“公共事”成“自家事”

近日,宝塔村换届选举工作顺利结束,新任村两委班子开始正常运转。新的班子成员上任后倾听群众呼声,履行好职责,大力实施“村干部+社长+户长”三级管理机制,让村民积极参与村上的管理事务,让农村“公共事”变为农民“自家事”,取得了农民满意、干群关系和谐的良好效果。 

每天一大早,宝塔村3组村民黎海红便开始忙碌起来。作为户长,她会一边组织周边村民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一边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是否有外地返乡人员回村。 

“以前,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现在能为群众做点事情,既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又增进了邻里感情。”黎海红说,除了监督村里的清洁卫生,她还会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整治违规搭建等工作。 

据悉,宝塔村三级管理机制主要是依托该村“4+9+N”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实施,通过村干部联系村民社长、村民社长联系户长、户长联系群众包联制度,实现三级联动,建立正向、反向双向信息通道,进一步建立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农村基层服务管理模式。 

“三级管理机制是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如果村上有事,户长会第一时间上报给社长,通过社长再上报给村干部。”李坤告诉记者,从接到消息到赶到现场处理,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 

李坤说,村干部通过村民社长,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减轻了村干部工作负担;村民社长通过户长,对村民的生活情况、思想动态进行了全面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实践证明,三级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管理群众,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引领群众。三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能使村上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果断处理,达到了基层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的目的,实现村民诉求“全响应”、基层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

人物访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访龙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中金

“目前,龙凤镇1014户贫困户、2327人,3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户脱贫、村退出。”龙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中金告诉记者。 

据悉,2020年以来,龙凤镇组织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抓实办好对标查短补短、市区督战、清零工作、脱贫攻坚调查以及事后质量抽查、省级交叉检查等几件大事,又先后10余次整合力量聚焦贫困户“一超六有”、贫困村“一低五有”开展自查遍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龙凤镇始终坚持“户户、项项、人人过关”要求,逐户研判贫困户2020年“一超六有”情况,对特殊困难户、社会政策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如何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这是龙凤镇党委政府下步思考的重点。罗中金表示,龙凤镇通过充分发挥各村现有产业带动力,确保实现项目同步包装、同步推介,规划同步实施、招商同步进行,联片打造产业带或错位发展。同时努力实现基础互通、道路相融,重点打通农村断头路,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整村包装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我们还将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罗中金说,龙凤镇将在贫困村宝塔村创新实施“两分离双量化”模式,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一是股权与经营权分离,二是股权和收益“双量化”,预计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同时,龙凤镇还创新实施镇级联村运营合作联社,设立物业、劳务、项目、产业、公益性公墓管理等5个合作分社,由支部书记领办合作分社,目前项目分社和劳务分社已经开始承办业务,各分社均采用“基础报酬+分红报酬”形式,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实现新的突破。

记者手记

一张张笑脸

就是幸福的诠释

脱贫攻坚一线采访,有好多笑脸和朴实的话语让人难忘。 

年过六旬的村民邓怀秀笑着。她开心的是在村里的水果产业基地找到工作,可以在家门口轻松务工挣钱。脱贫村民袁乃财笑着。他开心的是从破旧不堪的老屋搬进了新居,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这些走出贫困的村民心里浓浓的幸福感,是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生动诠释。 

巩固脱贫成果,需要把时间与效果、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精准施策,不舍寸功。值得欣慰的是,各地都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为发展特色产业作出持续有力的探索,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掉队。脱贫攻坚不是终点,乡村振兴必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更大动力和希望。只有实现了村民实实在在增收、扎扎实实脱贫,才能让村民收获稳稳的幸福,才能让这张张笑脸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全媒体记者 梁界波 梁惠  李四海)

标签: 百名 记者 走进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