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户段森林
脱下“橄榄绿”变身“现代农业兵”
——记“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户段森林
2014年,有着12年军龄的段森林退役。他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接受政府安排工作,而是回到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先后成立捌陆彬种植家庭农场、桃森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权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起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脱贫奔康。2020年,段森林被评为“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户。
脱下戎装
变身“现代农业兵”
“把上面的枝丫修剪后,让阳光能够充足的照射,保证李子的甜度和亮度。”4月底,记者见到段森林时,他正在山间指导村民修剪李子树的枝条。
“今年是李子进入盛产期的第二年。经过‘大修’,虽然今年产量不及去年,但品质远远好于去年。”看着已挂果的青脆李,段森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4年,当了12年兵的段森林退役,回到家乡搞种植养殖业。
而对段森林的归来,父母极力反对。按照政策,段森林可以谋得一份有编制的工作,父母的愿望也是如此。但段森林并没有因为家人反对就停止回乡创业的想法和步伐。
说干就干,有想法就要实现。村民不信任,不肯流转土地,段森林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没技术、没经验,他就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并先后到广元、汶川等地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土壤特点,最终选择种植青脆李、脆红李、猕猴桃等优质水果。
整治撂荒地
让荒山变果园
2015年2月,段森林和战友投资300多万元,在撂荒地上种起青脆李、脆红李和红心猕猴桃。
“去年进入盛产期,产值达150万元,并带动80余名群众就业。”段森林的合作社渐渐走上正轨,不少村民主动到合作社务工。种养基地长年有几名固定工人,忙的时候有二三十名零时工,大多是和兴村村民,一天收入在80—100元。
“我从2015年就在合作社务工,帮助管理果树、清理果园,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村民赵林告诉记者,“不仅工资待遇可观,还可以照看家人,一举两得。加上5亩土地的流转金,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看着长势喜人的果树,段森林对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打算——继续整治撂荒地,种植524红苕。2020年,段森林整治300亩荒地,种上了524红苕。
“红苕周期短、见效快,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好的效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向富琴告诉记者,近年来,段森林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不仅盘活了村上的土地资源,也让村民从中获益。仅土地流转金和务工支出,段森林一年大概要支付50万元。
种养结合
串起绿色生态产业链
6年多时间,段森林的产业规模从最初的400亩发展到1000余亩,同时发展起鱼塘、猪场和林下养殖,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链由此形成。
在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场里,工人正在清扫场地,第一批500头生猪即将进场。
“猪场存栏量可达700头,年出栏量达1500头。我们购买60—80头优质母猪,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进行养殖。”段森林告诉记者。
据悉,养猪场设置了较为先进的漏粪板,通过猪的踩踏,将粪尿漏到下面的积粪池,当池内储存量达到设定值时,再通过收集池进行固液分离。猪粪固液分离后的粪渣进入堆粪棚,堆肥后还到农田、花田中,用于改良土壤;粪液经发酵池发酵处理后用于果园和红苕施肥灌溉。
“猪场与果园形成生态循环链条,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衔接。”段森林说,猪粪变废为宝,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下一步,段森林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农旅+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农场,给周边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度假、就餐、垂钓、采摘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