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到乡红色景点游人如织
干部群众前往古大存故居参观学习。(图片来源:梅州日报,张炳锋 摄)
驱车前往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两棵枝繁叶茂的木棉树下,是古朴的古大存故居,人们像“赴圩”一样来这里学习红色历史;五华县城惠堂体育场内的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借助科技手段,让人仿佛穿越年代,走进“时光隧道”……如今,五华越来越多的红色景点通过精心修缮或打造,成为人们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先辈的“打卡地”。
五华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据统计,自大革命时期以来,全县共有1594位烈士为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为梅州各县(市、区)之最;全县革命遗址总数达173处,其中重要革命遗址78处。
修缮名人故居
重焕生机活力
古大存故居原名“金山翠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原为三栋二横上五下五结构,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古大存故居没有翘角重檐,与周围的新建楼房相比,显得朴素无华。”村民古必崇说,正是这座普通的屋宇,走出了五华农民运动的先驱古大存。后来,故居被敌人火烧三次,也因地势低洼常遇洪水侵袭,历经沧桑,仅剩222平方米的故居经不起几番风雨,启动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五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工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统筹各方力量参与,累计投入近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开发。在此过程中,古大存故居得到了保护性修缮,并活化利用。截至目前,五华修缮(建)竣工开放的革命遗址项目已有15处。
走进修缮后的古大存故居,只见大厅内古大存的汉白玉雕像威严肃穆,桁栋及二楼棚面木材已经更换,外围天井修缮了走廊,基本保留了客家民居的风格。故居虽焕然一新,窗棂、门楣、白墙灰瓦,依然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如今,古大存故居被列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以及梅州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峥嵘的革命岁月。
打造红色展馆
获取别样体验
眼下正值暑期,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游人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科技的魅力。
记者走进体验馆,只见该馆共设有3个展厅,共分为五大华章(寓意“五华”),充分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英雄的五华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辉煌的光荣历史。
记者了解到,该馆是五华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全面展示原中央苏区五华县光荣革命斗争历程的一张名片和弘扬苏区精神的一座红色文化地标。该场馆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采用“历史事件+英烈影响+情感升华”的三位一体展示法,通过场景、光影、声像、雕塑、媒体、图板、文字、绘画等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展现五华苏区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程,是梅州第一个通过现代科技方式来展示红色革命文化的科技馆。
“该馆于2019年1月1日建成免费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场馆工作人员廖惠娇告诉记者,得益于科技元素的大量应用,让更多游客获得了区别于以往的参观游览体验,更生动、更吸引人。该馆也于2019年6月被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