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七项举措”助力减灾救灾能力提升
今年以来,宿迁市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应对和恢复重建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一、强基础,健全组织架构体系。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科学调整减灾委成员单位,明确应急管理部门报灾主体责任,规范工作职责和灾情报送要点。建成涵盖市县乡村四级1994名灾害信息员队伍,推动灾害信息员融合式发展、网格化管理,促成应急报灾网、城市管理网和综合治理网的“三网融合”,实现上下贯通、横向联通。建立气象灾害提示联合发布机制,利用短信平台、网络、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预警信息,做好灾害防范措施。
二、勤会商,夯实灾情研判机制。发挥各涉灾部门业务优势,促进协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灾情,为应急决策提供坚强支撑。“4·30”极端强对流天气、“烟花”台风等灾害袭击期间,各地各部门加强日常联络和统筹协调,开展通讯会商或例会会商30余次,做好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全面掌握人口、农作物牲畜、房屋、基础设施、经济损失等灾情数据。根据应急信息快报,科学调配抢险救援力量,堵严堵实灾害风险漏洞。
三、重科技,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各地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一体式会议终端,明确4人技术团队24小时响应市级指挥中心日常运维。实行“四位一体”、“7×24”值班值守制度,对所有值班处长、值班员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轮训,现场演练移动布控球、便携式指挥箱、无人机等报灾装备,全面提升实战化水平。为多灾易涝、抗震设防重点乡镇配发65部天通北斗应急救援终端,定期组织试联试通,确保终端处于战备状态。
四、固根本,推动物资前置备勤。实行市、县储备相互补充,实物和产能储备相互衔接,政府和企业储备相互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根据物资储备特点和使用频率,进行推陈储新、定期轮换、规范调配。全市储备帐篷1700余顶、各类棉衣被服35000余套,以及照明设备、急救用品、净水器、折叠床、雨具、铁锹、手套等,能够满足较大自然灾害应急需求。同棉衣被、食品粮油、京东商城等供货商签订紧急供货协议,缩短物资配发耗时,提高应急救灾时效。
五、保民生,规范救助资金发放。面对今年以来发生的5次灾情,各地各部门靠前指挥、现场协调,抓严、抓细、抓实受灾群众安置和救灾救助工作,建立受灾信息台账,完善帮扶救助措施,特别关照空巢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保证帮扶救助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张榜公布、民主评议,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工作程序,确保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六、护稳定,实施住房保险赔付。率先制定印发《宿迁市市区公共安全城乡住房救助保险实施办法》,由政府出资为每户投保,对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住房倒损的农户,保险公司将给予理赔,用于房屋修缮或重建,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灾害发生后,各地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手续,及时开展查勘定损和理赔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住房保险累计赔付1086例,赔付金额91.44万元。
七、促提升,加强报灾队伍培训。强化统筹谋划,落实工作举措,织密织牢群测群防网络,稳步提升信息报送业务技能。今年7月,举办全市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班,邀请省市自然灾害防治领域专家分别就灾情信息报送、风险隐患识别、气象灾害预防等进行现场指导,全市130余名灾害信息员参加了培训。通过以学促思、以学促干、以学促进,促使灾害信息员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时刻明晰肩上之“责”、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打的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