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讯!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助力经济“稳增长”的通知》
(资料图)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助力经济“稳增长”的通知》,从优化审批程序、重塑环评流程机制、严格全过程监管三个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开工不因环评受限,确保重点项目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组建专班
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1年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通报指出遂宁新景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壤改良”之名非法处置污泥,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案件以来,我市污泥处置的短板和能力不足问题曝光。污泥处置项目的开工环评迫在眉睫。针对这一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组建专班,对新建日处理能力300吨的污泥处理厂项目开展服务指导,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开展项目环评中,市生态环境局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将该项目纳入环评管理台账,建立“业主单位+环评单位+派出机构+辖区主管部门”四方协调调度机制,落实专人,高效推进项目环评编制。项目环评编制过程中,开展项目环评预审,组织3次专家论证会,有效解决了项目工艺可行性、废水处理等难点堵点,避免了项目环境风险。环评文件送审后,开辟项目绿色通道,实行“边评估边审批,边公示边审批”并行审批模式,报审后仅用2个工作日即顺利完成审批(除公示时间),确保了项目及时开工。
科学研判
守住环境质量底线
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方面,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于拟受理的建设项目第一时间利用四川省“三线一单”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研判,切实做到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受理船山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中心项目时,市生态环境局利用“三线一单”数据分析系统,查询到该项目经纬度坐标位于农用地优先保护区,随即组织自规部门开展现场踏勘。通过比对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用地范围矢量数据,核实出该项目土地性质实际为农用地,与环评文本中土地性质阐述不一致。随即告知建设单位另行选址,并暂停审查程序,守住了环境质量底线。
(全媒体记者 田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