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遂潼共奋进|遂潼“一家亲” 合唱“双城记”-世界快资讯
春耕秋收,春华秋实。
(资料图片)
10月10日上午,在船山区老池镇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几名菜农熟练地锄草、翻土。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再过几天就可以收菜了,卖了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位菜农高兴地说。
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
从高空俯瞰,一片片菜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沿着涪江向远处延伸。作为船山区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的老池镇、唐家乡一带加快建设“遂潼涪江蔬菜乐园”,着力打造成渝两地“菜篮子”。目前,基地种植面积2万亩,以萝卜、白菜、玉米等为主,年产量约10万吨,年产值1.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
和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相同,遂潼两地工业、文旅等产业发展同样从“浅水滩”步入“深水区”,以产业共建为推手,带动双边经济共同发展,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两地从“好邻居”变成“一家亲”的生动剪影,无疑是遂潼两地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成功实践。
2022年10月12日《遂宁日报》3版
产业共建 成果共享
遂潼“一家亲” 合唱“双城记”
沃土种出“希望”
智慧农业加速发展
遂宁和潼南山水相依,蜿蜒而至的涪江在遂潼两地形成宽阔、肥沃的冲积平原,非常适合蔬菜耕种。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后,遂潼两地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快建设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打造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构建优质蔬菜产业集群。
良好的基础优势、优厚的政策扶持,新的发展机遇应运而生。
在老池镇书院村蔬菜智慧大棚基地,螺丝椒长势喜人,20多名菜农正在给辣椒苗剔叶。作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智慧农业建设的代表项目,除了投入使用的一期30亩智慧大棚外,二期30亩智慧大棚已经完成主体框架搭建。“二期预计在12月初投入使用,主要种植辣椒和番茄。”遂宁川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光胜介绍。
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
作为来遂宁投资现代农业的潼南人,赖光胜看到了遂潼两地携手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势能。在与船山区农业农村局多次对接后,赖光胜到老池镇投资800多万元,建设蔬菜智慧大棚基地。
智慧农业,科技当“主角”。赖光胜告诉记者,基地大棚被称为联动大棚。通过双层天窗形成空气对流、遮阳网、喷淋、真空层等设计,棚内温度常年保持在8℃到32℃之间,维持最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是四川地区首家使用该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的种植基地。
“通过智慧大棚技术,辣椒采摘期可达8个月,10天采摘一次,亩产7.5吨、纯利润3万元,为周边群众增加上万元收入。”赖光胜表示,作为潼南人,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将积极助推当地农民增收、当地经济发展,为遂潼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以“两江一路”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集带成面,遂潼两地围绕基地建设、加工冷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品牌营销等产业环节,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优质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计划到202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产量300万吨,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地气”变“底气”
工业实现新突破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天然气精细化工迎来高速发展的风口。
拥有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单个、单层整装气藏的遂宁,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气井数量、新建年产能、日均产气量位居全省第一,遂宁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驶上“快车道”。
下个月,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新材料项目将在“遂潼之心”——安居区磨溪镇吹响“号角”。该项目总投资约535亿元,总用地约5970亩,是以生物可降解材料、高端先进功能性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为主打产品的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80亿元,年利税12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拼经济搞建设,时不我待。作为遂潼共建的重大项目,遂潼两地共出资源、共建基础、共汇人才,双方领导10余次对接,两地工作人员来回奔波,争分夺秒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新材料项目做实、做优、做细各项开工准备工作。
作为“遂潼之心”园区首个重大项目,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遂潼两地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遂宁建设‘东方气都’步履铿锵。项目建成后将为遂潼两地构建完善的‘能源开发、储气调峰、就地转换’全产业链条。天然气资源转化为高分子原料,将建起天然气精细化工的‘母链’基础,带动100家以上中下游配套企业落地。”遂潼园区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李聪介绍,新材料项目将精准填补国内生产空白,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为两地发展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特种轻质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创造条件。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遂潼两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遂潼一体化发展正提质提速。
同游“诗与远方”
共绘文旅发展新样本
遂潼两地山水相连、文缘相承,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很多共同点。遂潼一体化发展以来,遂潼两地深化文旅协同发展,将景点连成线、景区形成面,合力谱写两地文旅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互融共编两地《“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联合签订《推动遂潼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连续两年联合印发《遂潼文旅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一套套发展组合拳步调一致、频率共振,为遂潼文旅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
“陈抟故里景区—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七彩明珠景区—海龙村”魅力乡村游、“杨闇公故里—张鹏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继勋公园—蓬溪起义牛角沟遗址—伍先华旧居”红色研学游、“广德寺—灵泉寺—大佛寺”名胜古迹游等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遂潼两地联合推出的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成为两地人民“串门”必去的打卡点。
去年“中国旅游日”期间,遂潼两地联合推出10余条惠民措施,两地旅行社共享《旅游宣传营销补助办法》,为两地游客互送、资源互推提供了极大便利;“成渝地·巴蜀情”2021年渝西·遂宁文化馆联盟送文化进基层精品节目展演活动在潼南区成功举办,两地互邀参加庆祝活动、互送文旅“大礼包”……
一个个活动、一条条措施,展示了遂潼两地一脉相承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叠加效应提升了两地整体品牌形象,推动了两地文旅产业发展。
一个个产业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推动下,遂潼两地产业发展不断演绎出发展“新魅力”,激荡出“双城双圈”更新更强的新动能。
潼南携手遂宁
构建相互支撑配套的产业体系格局
作为成渝双城相向发展中的桥头堡,潼南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携手遂宁构建相互支撑配套、协作共兴、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格局,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去年5月14日,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正式授牌,并举行招商入驻项目签约仪式。两地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五组团”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共同招引22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98亿元。
在制造业方面,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在两地毗邻地区的10平方公里面积,通过成立投资集团公司,推进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
闽鑫电子生产车间。
两地编制工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方案,推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协作发展,遂潼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储气调峰等项目开工建设,两地高新区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在现代农业方面,两地共同推动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遂潼示范项目建设,布局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蔬菜科技示范园,整合营销“潼南绿”“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5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初加工基地5个、蔬菜示范基地60万亩。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琼江乡村振兴走廊示范区1.5平方公里,打造“美丽巴蜀·宜居乡村”。
重庆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潼南、遂宁、安岳三地携手打造的“柠檬金三角”,公司每年都在遂宁、安岳购买柠檬,再进行深加工并销售至全国乃至海外。“我们还将共同研发适应川渝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达到强强联手的效果。”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菜花节,来自遂宁的旅游巴士和散客络绎不绝。这是遂潼融合发展、共建经济圈的直接利好。”潼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遂潼两地正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
(全媒体记者 郑威 潼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