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民间河长”来巡河-天天热文
(资料图)
1月19日上午8时,薄雾弥漫,68岁的冯家学像往日一样戴上红袖套直冲冲地出了门,沿着家门口的联盟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冯家学左臂间的红色袖套印有“民间河长”的标志,陪伴他的只有一把剪刀钳子和一个口袋。在他身旁的联盟河,一路流经河沙镇、永兴镇,最终折南转至仁里镇,汇入涪江。
冯家学每日的巡河路程仅几百余米,但这条路他已经走了三年。“当初我们村子拆迁变成了楼房,退休后知道社区在招募‘民间河长’,我直接就报了名。”冯家学说,退休前一直担任任家渡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一辈子都在和群众打交道,“要一直发挥自己老党员的作用。”
查看河道整体环境、宣传河道保护知识、阻止乱丢乱弃……每一项职责冯家学都熟记于心,巡河途中的4个雨水排口是他的重点检查对象,“不管是否下雨我每天都会来看一看,一旦堵塞或者排污水,就会散发臭味。”冯家学告诉记者,河面如果有漂浮物或其他垃圾,便需要及时联系上级河长进行清理。
河流治理的成效不仅看得见,还摸得着。谈起变化,家住任家渡阳光小区的赵国友有说不完的话。“以前跟现在根本没法比,简直一塌糊涂,臭味很大。”站在流动的“风景线”旁,赵国友说,“现在臭味没了、鱼儿有了、河道美了,还修起了休闲公园,大家没事就爱来这儿逛。”
据了解,市河东新区内共有4条河流,其中涪江约19.2km,联盟河约8.4km,芝溪河约9.7km,小潼河1.7km。近年来,全区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建立新区、街道办(管理办)、社区三级河长制体系,并于2020年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创建“民间河长+行政河长”模式,由乡镇级河长制办公室直接选聘,实行区域化管理。
“‘民间河长’作为对‘行政河长’的有益补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据市河东新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唐婷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民间河长”的队伍已由原来的5名扩大到13名,聘期由1年延长至3年,“他们多为离退休老干部,有熟悉环境与民情的优势,能够将治水管水更加贴近群众所想、所需、所求,更加贴近地域实际。”
唐婷表示,2023年市河东新区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继续推行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利用“五队一长”广泛动员热心群众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为加强全市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贡献河东力量。
(全媒体记者 刘文诗)